陇东少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98章 多智近妖诸葛亮,把78插I3里,陇东少年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多智近妖诸葛亮
诸葛亮盯着关兴上下打量,眼神犀利的恨不得将关兴从里到外看个通透。
关兴被他盯的后背凉飕飕的心里一阵发毛,忍不住弱弱问道:“军师,你没事吧?”
诸葛亮猛的回神,凭借意志力强行压下纷乱思绪转移话题道:“那你说说这事为何干不成?”
关兴苦笑道:“不是干不成,而是现在干不成。”
“首先考试是筛选,既然是筛选就肯定需要庞大的基数作为基本盘,从一万个人中筛选跟从一百个人中筛选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,但目前大汉的教育远没普及,读过书的超过八成都是士族出身,士族若转换思路,秉承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积极参加科举的话,选出的还是士族那帮人,跟寒门依旧没啥关系啊。”
诸葛亮瞳孔再次一缩,科举,科举制,察举制,连考试的名称都想好了,你小子果然是有备而来的。
低着头的关兴没注意到诸葛亮的异常,继续自顾自的说道:“所以想要推行科举得先普及教育,让大部分百姓都读书识字之后才能推行,否则达不到替朝廷全方位选拔人才的效果。”
关兴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有经验教训的,明朝建立初期,朱元璋在洪武四年开设恩科之后为何暂停科举十五年,直到洪武十八年才开设办事和标新立异的区别,照章办事不会出错,至少不会出大错,标新立异却不同,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和变数,然后不断试错不断改进,才能将今天的创新变成日后完善的规程。
任何完善的制度都是经过千锤百炼,时间检验的,不可能刚一问世就接近完美。
关兴在江东的所作所为在当今天下人的眼里绝对属于标新立异,很多事情诸葛亮别说做过,连听都没听过,关兴却跟习惯成自然似的直接上手,且执行过程中没犯过半点错误,这哪像是头脑一热当场想出来的?
也就是说在别人看来标新立异的东西,在关兴那里早已成为习惯,成为想都不想便能脱口而出的本能反应。
就像大一统对于先秦百姓和大汉百姓的不同,跟先秦百姓说大一统,先秦百姓会觉得你有病。
但跟大汉百姓说大一统,大汉百姓则肯定会说,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?
这就是时代的区别,也是诸葛亮他们跟关兴的区别。
还有那完善的近乎完美的科举制度,以及熟练的炼钢技术和造纸术,这特么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吗,不需要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总结吗?
综上所述,眼前的关兴跟以前的关兴绝对不是一个人,眼前关兴有着太多他们不知道的,且更为先进的东西。
那么问题来了,该怎么处理眼前这个冒牌关兴呢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