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赶往石山县
一笑付苍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0章 赶往石山县,重生异界之我是小农官,一笑付苍穹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与周边洋溢着生机活力的县相比,
它宛如一座被时光尘封的孤岛,沉浸在无尽的哀伤与寂静之中,无人问津。
整个县城恰似山中一块被遗弃的废石,
孤零零地静卧着,毫无生机可言。
唯有那从石缝间顽强探出的几株黄绿相间的野草,
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为这片死寂之地增添了些许微弱的生机,
仿佛是生命在困境中不屈的抗争。
经过一整天在马车上的颠簸疾驰,
太阳渐渐西沉,
天边被染成了一片橙红与绛紫交织的瑰丽色彩。
此时,王铭终于率领程雅及一众护卫赶到了石山县。
如今的石山县,
由小侯爷麾下的后勤李校尉派兵接管。
从城门口卫士的站岗值守,到城中粮草的严密看护、细致分类以及有序运输,
无一不由李校尉统筹安排。
虽说小侯爷如今已官升一级,获正将军之衔,按例可领兵过万,
但鉴于当下局势特殊,既未进行整编,也实在腾不出时间。
小侯爷目前仍仅带领本部5000人马。
至于小侯爷本人,则早已率其他兵将奔赴雁门关,与大将军的部队会合。
所以,
当王铭一行抵达石山县时,前来迎接的是身形肥胖的李校尉。
他挺着圆滚滚的大肚子,每走一步,那肚子便跟着微微颤动。
李校尉面容和善,
笑起来时,眼睛眯成两条弯弯的细缝,几乎看不见眼珠,
活脱脱一尊相面佛,让人不自觉便生出几分亲切之感。
“王大人,您可算来了,快请进呐!”
石山县城门外,
不等马车停稳,李校尉便迈着略显笨拙的步伐,
赶忙迎上前去,热情地高声招呼。
王铭刚从马车上探出头,
李校尉便急切地伸手相邀,邀请王铭即刻随他进城安歇。
“好,麻烦李校尉了!”
“没有什么麻不麻烦,都是末将应该做的,大人就不要跟我客气了。”
“哈哈,行,那李校尉,咱们先回县衙吧。”
“是,大人,这边请!”
此时,天色确实已晚,
众人一路奔波劳顿,中途仅靠啃几口干粮、喝几口水来维持体力。
而李校尉如此急切,主要还因天气突变。
这段时日一直干旱无雨,酷热难耐,
可到了下午,狂风骤起,飞沙走石,整个天空瞬间变得灰暗如墨,
暴雨将至的迹象十分明显。
王铭一行人紧赶慢赶,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到石山县。
这场雨不知何时就会倾盆而下,好在他们及时赶到,众人悬着的心这才稍稍安定。
或许是老天眷顾,雨并未立刻落下,否则众人必定会被淋成落汤鸡。
而且雨后道路必定泥泞不堪,骑马尚可勉强前行,
马车行进起来定会困难重重,那无疑又会是个大麻烦。
好在最终也算有惊无险。
自王铭踏入石山县衙的那一刻,
眼前的景象让他心中一沉。
只见这里比紫山县衙与和山县衙更为破旧。
墙壁因岁月侵蚀,布满了斑驳陆离的痕迹,
像是一幅抽象的画作,诉说着往昔的沧桑岁月。
庭院中的地面凹凸不平,杂草肆意丛生,
肆意蔓延的草茎几乎没过了脚踝,显示出许久未曾有人打理。
王铭见状,不禁微微皱眉,
这样子应该很久没有人住这里了。
这座县衙,作为石山县官方的核心枢纽,此刻却尽显破败之态,
宛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,在岁月与苦难的侵蚀下摇摇欲坠。
墙壁上,斑驳的痕迹犹如历史的疮疤,诉说着曾经的沧桑;
屋顶上,瓦片残缺不全,阳光透过缝隙洒下,形成一道道不规则的光影,映照在满是灰尘的地面上。
目睹此景,王铭深知,从这一斑便能窥全豹,
整个石山县的境况必定不容乐观。
县衙尚且如此,百姓的生活又该是何等的艰难困苦?
他暗自长叹一声,满心的忧虑如潮水般涌来。
身旁的程雅同样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,
她的目光迅速扫视着四周,眉头紧紧拧在一起,眼神中交织着震惊与悲悯。
她出身农家,本就对困苦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,
但眼前石山县的破败程度,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。
进城之时,那些百姓的模样让她至今难以释怀:
他们大多衣不蔽体,破旧的衣衫勉强遮体,在风中瑟瑟发抖;
身形瘦骨嶙峋,仿佛皮包骨头,每一根肋骨都清晰可见;
眼神空洞呆滞,犹如失去灵魂的木偶,
行动迟缓且麻木,仿佛被生活抽去了所有的生气。
虽说如今推行了以工代赈之法,
给这些百姓带来了一丝希望,让他们勉强能够糊口,
但长期的饥饿与苦难早已将他们的身体透支到了极限。
想要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
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,而且在此期间,他们还不得不持续劳作,
因为只有付出劳动,才能换取维持生存的粮食。
然而,与紫山县和和山县相比,
石山县的恢复进度却显得异常迟缓,
如同一位负重前行的行者,举步维艰。
值得庆幸的是,负责此地事务的李校尉是个平和之人。
他并未对这些饱经磨难的百姓施加过多的压力,
既不催促他们加快劳作进度,每日还会早早安排百姓收工,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休息。
不仅如此,李校尉还特意安排了粥棚,定时为百姓施粥发粮。
这些举措,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,
在这艰难的时刻,给石山县幸存的难民们带来了些许温暖与安稳,
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。
王铭带着程雅,在李校尉的陪同下,
先是来到县衙大厅。
李校尉特意准备了一顿便饭,算是为他们接风洗尘。
县衙曾经或许颇具规模,房屋众多,
但如今因年久失修,加上频繁遭受天灾人祸,
许多房屋不是破败不堪,就是漏雨严重,
如今能勉强居住的,仅有不到五六间。
好在王铭此次带来的人手并不多,
他和程雅各住一间,其余护卫则四人一组,分别安置在另外四个房间。
由于条件实在有限,护卫们只能像挤大通铺一样凑合着住下。
而石山县的百姓们,生活状况更是令人揪心。
大部分人依旧住在破庙、破房的屋檐底下,
即便经过了一番简单的修缮,可存留下来的完整房子也仅有几百套,
对于上万的难民来说,无疑是杯水车薪。
许多人无奈之下,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,或是用简易材料搭建的草棚中。
尽管这些住所十分简陋,但好歹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处。
倘若没有李校尉推行的以工代赈,
恐怕大部分难民只能继续流落野外,在街头风餐露宿,处境将更加悲惨。
饭桌上,
气氛略显凝重。
李校尉详细且全面地汇报了石山县当下的种种特殊情况,
从百姓的日常生活状况,到物资储备的极度匮乏;
从基础设施毁坏的严重程度,到恢复重建工作所面临的重重困难。
每一个问题,都像是一座沉甸甸的大山,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王铭和程雅听后,皆是眉头紧锁,心中五味杂陈,
原本就因担忧而沉重的心情,此刻更是增添了几分焦虑,
食欲也随之全无,只是机械地简单吃了几口,勉强填饱肚子。
饭桌上,
王铭、程雅与李校尉正深入探讨着石山县的诸多难题,气氛凝重而热烈。
然而,话至中途,
只听窗外猛然传来“砰咚”一声巨响,
仿佛有巨锤狠狠砸落,
紧接着便是一阵噼里啪啦、震耳欲聋的雷声,
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,在众人耳畔炸响。
旋即,
“哗啦啦”的大雨如天河决堤般倾盆而下,
豆大的雨点带着磅礴的气势,毫不留情地砸在窗帘上、屋顶上、走廊上,
溅起一片片晶莹的水韵,那声音交织在一起,
宛如一曲激昂的乐章。
“下雨了,终于下雨了!”
程雅双眼瞬间亮如星辰,激动得猛地站起身来,
动作之快,险些带翻了身旁的椅子。
她像只欢快的小鸟般,几步便奔到门口,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。
她望着天空中不停闪现的一道道灰红相间的闪电,
那闪电如锋利的宝剑,瞬间划破黑暗的夜幕,
紧接着便是又急又密的大雨,雨点重重地砸落在门外,溅起高高的水花。
此时天色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整个世界仿佛被黑暗吞噬,
末日般的压抑氛围扑面而来。
但程雅却丝毫没有畏惧,反而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喜悦。
她兴奋地转头,眼中闪烁着光芒,大声呼喊着:
“太好了,太好了,终于下雨了!
大少爷,你看,真的下雨了!”
王铭原本微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,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。
他缓缓站起身,眼神中满是惊喜与感慨。
李校尉也赶忙跟着起身,两人一同快步走到门口。
王铭望着那漆黑如墨的天空,感受着扑面而来的雨丝带来的清新气息,
眼中满是希望地说道:
“干旱了这么久,黄州地界终于迎来了这场及时雨啊。”
李校尉在一旁不住点头,咧嘴笑道:
“是啊,大人,这场雨可真是盼星星盼月亮,总算盼来了。”
王铭接着说道:
“相信这场雨过后,之前翻耕好的土地就能顺利耕种了。
以现在的天气,种些早熟的作物,像大豆、高粱之类的,
等到入冬之前,肯定能有所收获,百姓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些了。”
说着,他不禁哈哈一笑,笑声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。
李校尉听后,也跟着放声大笑起来,那爽朗的笑声在雨声中回荡。
程雅站在一旁,双脚不停地轻轻跳动着,
双手握拳,一脸的跃跃欲试。
若不是顾及自己女儿身,她早就迫不及待地冲进雨中,
尽情挥舞着宝剑,以剑舞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了。
她眼神中满是向往地说道:
“哎呀,我要是能在这雨中舞剑,那可真是畅快淋漓。”
王铭转头看着她,笑着打趣道:
“你这丫头,就想着舞剑,小心淋成落汤鸡。”
程雅吐了吐舌头,调皮地回应:
“才不会呢,我轻功好着呢。”
这场雨如同一曲慷慨激昂的赞歌,持续了整整一夜。
整个县城的百姓们几乎无人入眠,
他们纷纷走出家门,不顾大雨倾盆,在雨中尽情地跳跃、呼喊。
老人们眼中噙着激动的泪花,望着天空喃喃自语:
“老天爷开眼了,开眼了啊。”
年轻人们则兴奋地奔跑着,大声欢呼,
声音中满是对这场雨的感激与喜悦。
孩子们更是欢快地在雨中嬉笑玩耍,仿佛忘却了所有的苦难。
大家都尽情地宣泄着内心的喜悦,
仿佛要将多日来的压抑与困苦都随着这场大雨一同冲走。
直到喊累了,身体开始微微发抖,
又担心感冒,才在身旁亲人或朋友急促的催促下,
意犹未尽地回到各自遮风挡雨的地方。
随着这场大雨的降临,天气中的温度也随之降了下来,
那种令人难耐的炎热瞬间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,
这种感觉让每个人都无比惬意,仿佛身心都得到了一次洗礼。
伴随着这场大雨,
王铭和程雅也带着满心的欣慰回到自己的房间。
王铭躺在床上,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,
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雨能给石山县带来真正的生机与希望。
程雅则侧卧在床上,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,
不一会儿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。
第二天一早,
雨势渐渐变小,
轻柔的小雨如细丝般纷纷扬扬地飘落。
昨夜的那场大雨,让所有的土地都尽情地喝了个饱。
石山县旁边原本干涸见底、毫无生机的石河,
如今河床里已有了一半的水在欢快地流淌着,
河水奔腾向前,发出清脆的声响,仿佛在欢快地歌唱。
显然,昨日的这场雨,使得山间的小溪汇聚成大河,河水不断上涨。
俗话说,有水就有活路。
许多百姓冒着小雨,纷纷走出家门,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急切。
老人们虽然步伐略显蹒跚,但眼神坚定,手中紧紧握着农具;
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则步伐矫健,扛着锄头大步向前;
妇女们也不示弱,背着竹篓,跟在男人们身后。
大家迫不及待地去继续翻耕土地、开垦荒地。
这场大雨过后,尽管还是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,
但他们依旧满心欢喜地赶往自家的土地。
毕竟,土地已经全部分发下去,这里的每个人都能领到20亩地,
在这片无主土地众多的地方,
这无疑是百姓们生活的希望,是他们在苦难中坚守的动力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