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可儿妙桃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8章 护专权废立天子 帝隐忍难雪深仇,南北朝风云:世事百态,安可儿妙桃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西魏主廓三年八月,秋意渐浓。

权臣宇文泰北巡归来,渡过黄河,行至牵屯山时,忽染重病。

病情来势汹汹,宇文泰自知不妙,急命使者快马加鞭,召侄子中山公宇文护前来。

几日后,宇文护赶至泾州,匆匆入内探视。

病榻上的宇文泰面色苍白,喘息艰难,却仍强撑精神,紧紧盯着宇文护道:“我诸子年幼,外敌虎视眈眈……天下大事,只能托付给你了。

望你……勉力而为,完成我的志向!”

宇文护当即跪地,郑重应道:“叔父放心,侄儿必不负所托!”

史书常赞宇文泰知人善任,可谁能想到,他竟未能看清自己侄子的野心?

宇文护不敢耽搁,立刻命人护送宇文泰的舆驾返回。

行至云阳时,宇文泰气息急促,最终阖目而逝,年仅五十二岁。

此时仍在途中,若贸然发丧,恐生变故。

宇文护当机立断,决定秘不发丧,继续将灵柩运回长安。

直到安稳抵达都城,一切布置妥当,宇文护才正式公布宇文泰的死讯。

魏主闻讯,追谥宇文泰为“文”,以彰其功。

世子觉继位大冢宰,袭封安定公。

年仅十五的世子觉,虽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官职,但毕竟还是个少年,缺乏决断大事的能力。

朝中政务,实际上都落到了宇文护一人肩上。

宇文护心里并不踏实。

他虽然得到宇文泰临终托付,但毕竟资历尚浅,朝中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,未必服他。

他思来想去,决定去找大司寇于谨商量。

“大司寇,”宇文护眉头紧锁,“先公托付重任,可朝中诸公未必心服,我该如何是好?”

于谨微微一笑,语气坚定:“老夫受先公厚恩,情同骨肉,今日之事,必当竭力相助。

若要在朝堂上定策,您也不必推辞。”

宇文护听了,心中稍安,但仍有些犹豫:“可若众臣不服……”

于谨打断他,目光炯炯:“您放心,老夫自有办法。”

次日,朝堂之上。

文武百官齐聚,气氛凝重。

宇文护站在殿中,神色平静,但心里却绷着一根弦。

于谨率先开口,声音洪亮,回荡在大殿之中:“诸位!当年国家危亡,若非安定公力挽狂澜,岂有今日之盛?

如今安定公离世,世子虽年幼,但中山公宇文护乃先公亲侄,又受顾命之托,军国大事,理应由他决断,诸位还有何疑虑?”

他说完,目光如电,扫视群臣。

殿内一片寂静,无人敢出声反驳。

宇文护见状,缓缓开口,语气谦逊:“此乃家国大事,护虽愚钝,但既受先公所托,不敢推辞。”

于谨立刻起身,郑重其事地向宇文护深深一拜:“中山公统领军国,我等皆愿追随,请受老夫一拜!”

群臣见状,哪敢怠慢?

纷纷跟着行礼。

宇文护一一回礼,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此后,宇文护开始整顿朝纲。

他知道,光靠威势还不够,必须让大臣们心服。

于是,他一面笼络人心,一面整肃吏治,凡事都按规矩来,绝不独断专行。

渐渐地,朝堂上下井然有序,再无人敢有异议。

魏主拓跋廓又一次将岵阳的土地赐给宇文觉,并加封他为周公。

表面上看,这是君王的恩赏,可实际上,朝堂上下谁不知道,真正掌权的是宇文护?

宇文护见宇文觉年纪尚小,便起了心思:“若能助他篡位,我便是开国功臣,权势更盛!”

于是,他暗中派人去试探魏主:“陛下,如今天下大势已定,何不顺应天命,禅位于周公?”

魏主拓跋廓虽名为君王,实则早被架空,面对宇文护的逼迫,他只能苦笑:“朕……不过是个傀儡罢了。”

无奈之下,他召来大宗伯赵贵,命他捧着册封诏书,亲自送到宇文觉府上。

赵贵心中忐忑,却不敢违抗,只得低头行礼:“周公,陛下愿将天下托付于您,请受此册。”

宇文觉故作谦逊,连忙推辞:“这如何使得?

臣不敢当!”

一旁的宇文护眯了眯眼,心想:“这小子倒是会装模作样。”

他转头示意济北公拓跋迪:“去,把玉玺给他送去。”

拓跋迪捧着玺绶,恭敬地递上:“周公,天命所归,万民所望,请您莫再推辞。”

群臣见状,纷纷跪拜劝进:“请周公即天王位,以安天下!”

宇文觉这才“勉强”点头:“既是众望所归,我便不敢再辞。”

次年正月初一,宇文觉正式登基,燔柴祭天,宣告北周建立。

他身着冕服,立于高台之上,百官俯首,山呼万岁。

史书从此称他为北周天王。

登基后,宇文觉追封父亲宇文泰为文王,庙号太祖;

母亲元氏为文后。

至于魏主拓跋廓,则被降为宋公,软禁于府中,再无实权。

封赏群臣时,宇文护站在最前,嘴角微扬。

大司徒李弼升为太师,赵贵为太傅,独孤信为太保,而他宇文护,则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大司马,手握兵权。

宇文觉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庶兄宇文毓,略一沉吟,道:“宁都公毓,封为大将军。”

宇文护眉头一皱,心中暗想:“这小子竟敢自作主张?”

但面上仍笑着附和:“陛下英明。”

其余官员也各有封赏,朝堂上一片喜气。

宇文护掌权后,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,开始大肆封赏功臣。

他重新加封李弼为赵国公,独孤贵为楚国公,独孤信为卫国公,于谨为燕国公,侯莫陈崇为梁国公,而他自己则受封晋国公。

“诸位国公,各食邑万户,今后便是朝廷的屏障。”

宇文护站在大殿上,目光扫过众人,语气不容置疑。

李弼微微拱手,笑道:“大司马厚爱,臣等必当尽心辅佐。”

独孤信却眉头微皱,低声对身旁的于谨道:“封赏虽厚,可这天下,究竟是谁的天下?”

于谨轻叹一声:“慎言,慎言。”

此时的魏主元廓早已被架空,寄居在大司马府中,形同囚徒。

宇文护觉得留着他是祸患,便决定斩草除根。

“大司马,魏主虽已无权,但毕竟是先帝血脉,若贸然动手,恐惹非议。”

心腹谋士劝道。

宇文护冷笑一声:“成大事者,岂能妇人之仁?

他活着,只会让那些旧臣心存幻想。”

没过多久,元廓便“暴病而亡”。

消息传出,朝野震动,但无人敢质疑。

宇文护对外宣称:“魏主突发恶疾,不幸驾崩。”

并追谥为魏恭帝,算是给了个体面的结局。

“真是可笑,一个活生生的皇帝,就这么‘病死’了?”

侯莫陈崇私下对李弼说道。

李弼摇头:“乱世之中,生死不由己。

我们又能如何?”

至此,北魏王朝彻底终结。

从道武帝拓跋珪建国,到孝武帝元修西逃入关,共传九世十一主,历时一百四十九年。

东魏仅存一主十七年,西魏三主二十三年。

“这段历史,总该有人记下。”

独孤信望着宫墙,喃喃自语。

“是啊,北魏虽亡,但它的兴衰,对后世而言,万不可少。”

于谨缓缓说道。

宇文护自恃功高,行事越发专横。

他仗着自己是宇文泰的侄子,又是辅政大臣,渐渐不把旁人放在眼里。

朝中大臣赵贵、独孤信等人,原本与宇文泰平起平坐,如今却要屈居宇文护之下,心中自然不服。

一天,赵贵私下找到独孤信,愤愤道:“宇文护独揽大权,肆意妄为,再这样下去,朝纲必乱!”

独孤信皱眉道:“可他是大冢宰,又有兵权,贸然动手,恐怕……”

赵贵冷笑:“难道我们就任由他摆布?”

两人商议许久,决定暗中联络其他不满的大臣,伺机除掉宇文护。

然而,他们的密谋却被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察觉。

宇文盛是宇文护的心腹,立刻跑去告密:“大冢宰,赵贵和独孤信正在谋划对您不利!”

宇文护眼中寒光一闪,冷笑道:“好大的胆子!”

次日,赵贵入朝时,刚踏入大殿,两侧突然冲出甲士,一把将他按倒。

赵贵挣扎怒吼:“宇文护!

你凭什么抓我?”

宇文护居高临下,冷冷道:“谋逆之罪,当诛!”

不等赵贵再辩,便下令处斩。

独孤信也被免官,被迫自尽。

自此,宇文护权势更盛,朝中无人敢违逆。

可偏偏有人不信邪。

仪同三司齐轨对御正大夫薛善愤然道:“军国大权本该归天子,怎能由权臣把持?”

薛善沉默片刻,最终却将这番话告诉了宇文护。

宇文护冷笑:“找死!”

齐轨很快被处死,而薛善则被提拔为中外府司马,以示“奖赏”。

周主宇文觉虽年少,却并非无知。

他见宇文护独断专行,生杀予夺从不禀报,心中渐渐不满。

一次,他低声对近侍道:“朕是天子,为何事事都由他做主?”

近侍吓得不敢接话。

宇文觉握紧拳头,眼中闪过一丝冷意。

司会李植和军司马孙恒,都是先朝老臣,曾辅佐先帝治理国家。

如今,他们却忧心忡忡。

“宇文护权势滔天,朝中大臣纷纷依附,再这样下去,陛下迟早被他架空!”

李植眉头紧锁,低声对孙恒说道。

孙恒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狠色:“此人专横跋扈,连先帝旧臣都敢随意诛杀,若不早除,必成大患!”

两人商议一番,决定联合宫伯乙弗凤、贺拔提等人,密谋铲除宇文护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和前夫穿古代,他当首辅我当首富

闻栖

斩神:直视炽天使,立于太阳之上

马拉松之神

逆焱

钟浩言

原神:开局强吻珐露珊

逸步轻笑

史前部落生存记

我只想铲屎

我,刚失恋,穿进盗笔了

普普玉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