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警世通言第九卷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大唐开元皇帝,诏谕渤海可毒:昔日力量悬殊者难以相抗,强弱不匹者不宜争斗。我朝顺应天命开创盛世,统御四海,将士英勇,兵甲坚固。颉利背弃盟约,终被擒获;松赞干布铸立誓碑,俯首称臣;新罗进献织锦颂词,天竺送来能言鹦鹉,波斯献上捕鼠灵蛇,拂菻贡来曳马神犬;诃陵国进献白鹦鹉,林邑国呈上夜光珠;骨利干进献良马,泥婆罗送来美酒。各国无不是敬畏我朝威严,感怀仁德,只求边境安宁。高丽抗拒王命,朝廷再次出兵征讨,其传承九百年的国运一朝覆灭,这难道不是违背天意的后果、彰显天道的明证吗?况且你们海外小国,作为高丽的附属,与我大唐相比,不过一郡之地,兵力粮草,不及我朝万分之一。若你们逞匹夫之勇,骄横无礼,我朝大军一到,必将血流千里。那时,你们的君主会像颉利一样成为俘虏,国家也会步高丽的后尘。如今圣上宽宏大量,饶恕你们的狂妄,你们应尽快悔悟,按时进贡,不要自取灭亡,被四方邻国耻笑。望你等再三思量!特此晓谕。”
玄宗听罢大喜,命李白再向番官当面宣读一遍,然后加盖国玺,封入信函。李白又让高力士为自己穿上靴子,这才走下朝堂,宣召番官听诏。他再次高声朗读诏书,声韵铿锵有力,番使大气都不敢出,脸色煞白,只能行叩拜大礼后辞朝。贺知章将番使送到城门外,番使私下问道:“刚才宣读诏书的是什么人?”贺知章答:“姓李名白,官拜翰林学士。”番使惊讶道:“多大的官,竟能让太师捧砚、太尉脱靴?”贺知章解释道:“太师是朝中重臣,太尉是皇帝亲信,已是人间极贵。但李学士乃天上神仙下凡,辅佐我朝,世间无人能及!”番使点头离去,回到本国后,将此事禀告国王。国王看了唐朝诏书,大为震惊,与群臣商议后,认为有“神仙”相助的唐朝难以抗衡,于是写下降表,表示愿年年进贡、岁岁来朝。
再说玄宗因赏识李白,想为他加官进爵。李白却上奏:“臣不愿接受实职,只愿自由自在地侍奉陛下左右,效仿汉代东方朔。”玄宗道:“你若不愿任职,朕宫中黄金美玉、奇珍异宝,你喜欢什么尽管说。”李白又道:“臣也不要金银财宝,只愿能随陛下巡游,每日畅饮美酒,便心满意足了。”玄宗深知李白生性清高,不愿勉强,此后时常赐宴,还留他在金銮殿住宿,与他谈论政事,恩宠日益深厚。
一日,李白骑马在长安街头闲逛,忽闻锣鼓喧天,只见一队刀斧手簇拥着囚车走来。他拦住询问,得知是并州押解来的失职将官,即将押往东市斩首。囚车中,一位仪表堂堂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,李白询问姓名,那人声音洪亮地答道:“我叫郭子仪。”李白见他相貌不凡,料定日后必成国家栋梁,当即喝止刀斧手:“且慢,我要去御前为他求情!”众人一听是皇帝宠信的李谪仙,哪敢不从。李白立刻回马,直奔宫门求见玄宗,讨得一道赦免诏书,亲自前往东市宣读,打开囚车放走郭子仪,命他戴罪立功。郭子仪感激涕零,拜谢李白救命之恩,发誓日后定当重重报答。
当时,宫中最珍视的是扬州进贡的木芍药,也就是如今的牡丹花。宫中种了四株,开出大红、深紫、浅红、通白四种颜色的花朵。玄宗将它们移栽到沉香亭前,邀杨贵妃一同观赏,并下诏让梨园子弟奏乐助兴。玄宗道:“面对爱妃与名花,怎能用旧曲?”随即命梨园长李龟年去召李白入宫。有内侍禀报:“李学士去长安酒肆喝酒了。”李龟年一路寻去,在一家大酒楼上,听到有人高声唱道:“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。但是酒中趣,勿为醒者传。”李龟年一听:“这不是李学士在唱吗?”他大步上楼,只见李白独自坐在角落,桌上花瓶插着一枝碧桃花,正对着花自斟自饮,早已醉意朦胧,手中还握着大酒杯。
李龟年上前道:“圣上在沉香亭宣召学士,赶快随我去!”周围酒客一听有圣旨,纷纷起身围观。李白却毫不理会,醉眼惺忪地念了句陶渊明的诗:“我醉欲眠君且去。”念完便昏昏欲睡。李龟年无奈,朝楼窗外一招手,七八个随从涌上楼,不由分说地将李白架到楼下,扶上玉花骢马。众人左右搀扶,李龟年骑马在后跟随,一路快马加鞭赶到五凤楼前。此时玄宗又派内侍来催促,并特赐“走马入宫”。李龟年来不及扶李白下马,与内侍一起架着他直奔后宫,过了兴庆池,来到沉香亭。
玄宗见李白在马上双眼紧闭,还未醒酒,命内侍在亭边铺上紫色毛毯,将他扶下马休息,自己亲自上前查看。见李白嘴角流涎,玄宗竟用衣袖为他擦拭。杨贵妃奏道:“臣妾听说用冷水洗脸可解酒。”玄宗便命内侍从兴庆池汲水,让宫女含在口中喷在李白脸上。李白从梦中惊醒,见到皇帝,大惊失色,连忙伏地请罪:“臣罪该万死!臣乃酒中仙人,恳请陛下恕罪!”玄宗伸手将他扶起:“今日朕与爱妃赏名花,需有新词助兴,所以召你来,你且作《清平调》三章。”李龟年递上金花笺,李白醉意中挥笔疾书,片刻间便写成三首:
其一: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”
其二:“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借问汉宫谁得似,可怜飞燕倚新妆。”
其三:“名花倾国两相欢,长得君王带笑看。解释春风无限恨,沉香亭北倚栏杆。”
玄宗读完,赞叹不已:“如此才华,翰林院众学士无人能及!”当即命李龟年按曲调演唱,梨园子弟伴奏,自己还亲自吹起玉笛和乐。一曲唱罢,杨贵妃整理绣帕,向玄宗拜谢。玄宗笑道:“别谢朕,该谢李学士!”杨贵妃手持玻璃七宝杯,亲自斟满西凉葡萄酒,命宫女赐给李白。此后,玄宗还敕令李白可随意游览内苑,派内侍带着美酒随行,任他畅饮。从此,宫中设宴,李白常被召去,连杨贵妃也对他另眼相看,十分敬重。
高力士对当初被迫为李白脱靴一事怀恨在心,却又无可奈何。一天,杨贵妃再次吟诵李白所作的三首《清平调》,倚靠着栏杆,满脸倾慕。高力士见四周无人,趁机进言道:“奴婢原以为娘娘听了李白这些词,会对他恨之入骨,怎么反而如此欣赏?”杨贵妃疑惑道:“我为何要恨他?”高力士解释说:“‘可怜飞燕倚新妆’这句,赵飞燕是西汉成帝的皇后。如今的图画里,画着一个武士手托金盘,盘中有个女子举袖起舞,那就是赵飞燕。她身姿轻盈,走路时如同花枝颤动。但赵飞燕与燕赤凤私通,藏在夹壁墙中。成帝进宫,听到墙里有咳嗽声,搜出赤凤后将其杀死,还想废掉赵后,多亏她妹妹合德全力相救才作罢,此后成帝终身不再踏入正宫。李白用赵飞燕来比喻娘娘,这分明是在诋毁您,娘娘怎么不多加思量?”
其实,当时杨贵妃认胡人安禄山为养子,二人在宫中有不正当往来,此事宫中众人皆知,唯独瞒着唐玄宗。高力士提及赵飞燕之事,正好戳中了杨贵妃的痛处。从此,杨贵妃心中对李白怀恨,常在玄宗面前说李白恃才傲物、酒后无礼,没有做臣子的规矩。唐玄宗见杨贵妃不喜欢李白,便不再召他参加宫中宴会,也不让他在宫中留宿。李白察觉到是高力士在背后中伤自己,导致皇帝对他日渐疏远,多次向玄宗辞官,玄宗却始终没有答应。无奈之下,李白更加放纵自己,整日饮酒作乐,与贺知章、李适之、汝阳王李琎、崔宗之、苏晋、张旭、焦遂等人成为酒友,被当时的人们称为“酒中八仙”。
尽管唐玄宗内心十分欣赏李白,但因杨贵妃与李白不和,也只能渐渐疏远他。看到李白多次请求回乡,毫无留恋朝堂之意,玄宗便对他说:“你志向高远,我准许你暂时回乡,不久后再召你回来。但你对朕有大功,怎能空手而归?你有什么需求,尽管说,朕一定满足你。”李白回答道:“我别无所求,只要手头有钱,每天能喝上酒就满足了。”于是,玄宗赐给李白一面金牌,上面御笔书写:“敕赐李白为天下无忧学士,逍遥落拓秀才,逢坊吃酒,遇库支钱,府给千贯,县给五百贯。文武官员军民人等,有失敬者,以违诏论。”此外,还赐给他黄金千两、锦袍玉带、金鞍龙马,以及二十名随从。李白叩首谢恩,玄宗又赐给他两朵金花、三杯御酒,看着他在驾前上马出发。朝中百官都请假,带着酒为他送行,从长安街一直送到十里长亭,一路酒筵不断。只有杨国忠和高力士二人心中记恨,没有前来送别。而贺知章等七位酒友,一直将李白送到百里之外,又相聚了三日后才依依惜别。李白在诗集中写下《还山别金门知己诗》,其中写道:“恭承丹凤诏,数起烟萝中。一朝去金马,飘落成飞蓬。闲来东武吟,曲尽情未终。书此谢知己,扁舟寻钓翁。”
李白身着锦衣、头戴纱帽,骑马上路,一路上人们都称他为“锦衣公子”。果然如御赐金牌所言,他所到之处,酒肆供酒,府库给钱。不久后,李白回到锦州,与许氏夫人相见。当地官府得知李学士回乡,纷纷前来拜贺,他每日都沉浸在酒宴之中。时光飞逝,不知不觉过去了半年。一天,李白告诉许氏,自己想去游历山水。他打扮成秀才模样,将御赐金牌藏在身边,带着一个小仆,骑着一头健壮的驴子,随意而行。所到之处,府县按照金牌上的旨意,为他提供酒资。
有一天,李白来到华阴县境内,听说这里的知县贪财害民,便心生一计,想要治治他。李白来到县衙前,让小仆退下,自己倒骑着驴子,在县衙门口来回走了三趟。此时,知县正在厅堂上审理案件,看到这一幕,大怒道:“可恶!竟敢戏弄本官!”立即命令衙役将李白带到厅前审问。李白装作微微醉酒的样子,无论怎么问都不回答。知县只好让狱卒将他关进牢房,打算等他酒醒后,让他好好写供状,第二天再进行判决。
狱卒把李白带进牢房,见到狱官后,李白捋着胡须哈哈大笑。狱官心想:“这人怕是疯了吧?”李白说道:“我没疯。”狱官说:“既然没疯,就好好写供状。你是什么人?为什么倒骑驴子,冒犯县令?”李白说:“要我写供状,拿纸笔来。”狱卒将纸笔放在案上,李白把狱官拉到一边说:“你站开些,我写。”狱官笑道:“我倒要看看这个疯子能写出什么来!”只见李白写道:“供状锦州人,姓李单名白。弱冠广文章,挥毫神鬼骇。长安列八仙,竹溪称六逸,曾草吓蛮书,声名播绝域,玉辇每趋陪,金銮为寝室。吸羹御手调,流涎御袍拭,高太尉脱靴,杨太师磨墨。天子殿前尚容乘马行,华阴县里不许我骑驴入?请验金牌,便知来历。”
写完后,李白将供状递给狱官。狱官看后吓得魂飞魄散,连忙低头下拜道:“学士老爷,小人是奉命行事,身不由己,还望您大人有大量,饶恕小人!”李白说:“这不关你的事,你去告诉知县,我是奉金牌圣旨而来,他凭什么把我关在这里?”狱官拜谢后,急忙将供状呈给知县,并说明了李白持有金牌圣旨一事。知县听后,如同五雷轰顶,只好和狱官一起到牢房中拜见李白,磕头哀求道:“小人有眼不识泰山,一时冒犯,还请您可怜可怜我!”
当地的官员们听说此事后,都前来拜见李白。李白坐在大厅正座上,众官员行完参拜之礼后,他拿出金牌给大家看,上面写着:“学士所到,文武官员军民人等,有不敬者,以违诏论。”李白问道:“你们觉得自己该当何罪?”众官员看完圣旨,纷纷低头下拜:“我们都罪该万死。”李白见众人苦苦哀求,便笑着说:“你们受国家俸禄,为何还要贪财害民?如果能改过自新,我就免了你们的罪。”众官员听后,纷纷表示一定改正,不敢再犯。随后,他们在厅堂上大摆筵席,招待李白,一连喝了三天酒才散去。从此,这位知县洗心革面,成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官。这件事传到其他郡县,大家都猜测是朝廷派李学士微服私访,考察地方吏治。各地官员纷纷改正,贪污腐败的现象大大减少,官员们变得廉洁起来,对待百姓也更加和善。
李白游历了赵、魏、燕、晋、齐、梁、吴、楚等地,每到一处都尽情欣赏山水风光,享受诗酒带来的乐趣。后来,安禄山发动叛乱,唐玄宗逃往蜀中,杨国忠在军中被诛杀,杨贵妃在佛寺中被赐缢死。李白为躲避战乱,隐居在庐山。当时永王李璘担任东南节度使,暗中有自立为王的野心。他听闻李白才华出众,强行将李白请下山,想让他担任伪职,李白坚决不从,被留在幕府中。不久后,唐肃宗在灵武即位,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,率军收复长安和洛阳。有人告发永王李璘谋反,肃宗便派郭子仪带兵讨伐。永王兵败后,李白才得以脱身。他逃到浔阳江口时,被守江的将领抓获,当作叛党押送到郭子仪的军营前。
郭子仪一见是李白,立即喝退军士,亲自为他解开绳索,请他坐在上位,然后跪地拜谢道:“当年在长安东市,若不是恩公相救,我哪有今天!”随即命人置办酒席为李白压惊,并连夜写好奏章,上奏皇帝,为李白辩解冤屈,还提及他当年撰写吓蛮书的功劳,推荐他的才能,认为可以委以重任。这正是施恩得报的体现,正所谓“两叶浮萍归大海,人生何处不相逢”。
此时,杨国忠已死,高力士也被贬到远方。唐玄宗从蜀中回到长安,成为太上皇,他也向唐肃宗称赞李白的才华。于是,肃宗征召李白为左拾遗。但李白早已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,觉得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,便推辞不接受官职。他告别郭子仪后,乘船游览洞庭湖、岳阳,又经过金陵,将船停泊在采石江边。
当晚,月光皎洁,如同白昼。李白在江边畅饮,忽然听到天空中传来悦耳的音乐声,声音越来越近,靠近船边。奇怪的是,船上其他人都没听见,只有李白能听到。紧接着,江中风浪大作,数丈长的鲸鱼跃出水面,还有两位仙童手持符节,来到李白面前,说道:“上帝奉迎星主归位。”船上的人都被吓得晕倒,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。众人只见李白坐在鲸背上,在音乐的引导下,腾空而去。
第二天,船夫将此事告诉了当涂县令李阳冰,李阳冰将此事上奏朝廷。皇帝下令在采石山上修建李谪仙祠,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祀。到了宋朝太平兴国年间,有个书生在月夜乘船渡过采石江,看见一艘挂着锦帆的船从西边驶来,船头上挂着一面白牌,上面写着“诗伯”二字。书生于是高声吟诵道:“谁人江上称诗伯?锦绣文章借一观!”船中有人回应道:“夜静不堪题绝句,恐惊星斗落江寒。”书生大吃一惊,正想靠近船只拜访,那船却停泊在采石山下。只见船上有个人身着紫衣、头戴纱帽,飘飘然如同仙人,径直走进了李谪仙祠。书生随后追进祠中,却不见人影。这时他才明白,和他对诗的人正是李白。直到现在,人们提到“酒仙”“诗伯”,都公认李白是第一人。后人有诗赞叹:“吓蛮书草见天才,天子调羹亲赐来。一自骑鲸天上去,江流采石有余哀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