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缘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三通鼓角声罢,四更天的鸡开始打鸣,太阳渐渐升起,月光慢慢低垂。四季更迭,从秋冬到春夏循环往复;人们乘坐舟车,在南北东西间奔波不停。镜子里,人的容颜逐渐老去;尘世间,各种事情参差不齐、变幻莫测。若想在这纷扰世间寻得安稳自在,不如饮一壶浊酒,享一餐美食,自得其乐。

这八句诗出自吴中一位才子之手。此才子姓唐名寅,字伯虎,聪慧超群,学问渊博,书画音乐样样精通,诗词歌赋一挥而就。他为人洒脱不羁,有着轻视世俗、傲然物外的志向。唐伯虎生于苏州府,家住在吴趋坊。他做秀才时,曾模仿连珠体,创作十余首《花月吟》,每句诗中都巧妙融入“花”与“月”。比如“长空影动花迎月,深院人归月伴花”“云破月窥花好处,夜深花睡月明中”等句子,被人们广为传颂。当时本府太守曹凤读到这些诗,对他的才华十分欣赏。恰逢宗师主持科举考试,曹太守凭借唐伯虎的才名将他特别举荐。那位宗师姓方名志,是郭县人,最不喜欢古文辞。他听说唐伯虎恃才傲物、不拘小节,正想点名惩罚他。好在曹太守全力保全,唐伯虎虽然躲过灾祸,却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。直到临近考试,曹太守再三苦苦求情,才将唐伯虎的名字补在遗才名单末尾。这一科考试,唐伯虎竟高中解元。

唐伯虎进京参加会试,文名更加远扬,朝中公卿都降低身份与他结交,以能结识他为荣。当时程詹事负责主考,暗中通过不正当途径卖试题,他担心此事被人议论,便想找一位久负才名的考生作为榜首,以此压制众人的质疑。选中唐伯虎后,程詹事十分欣喜,许诺让他成为会元。唐伯虎生性坦率,在酒桌上向人夸耀:“今年我必定能中会元!”众人本就风闻程詹事徇私舞弊,又嫉妒唐伯虎的才华,便四处传扬主考官不公平。谏官得知后,向皇帝上书弹劾。皇帝下旨,禁止程詹事阅卷,并将他与唐伯虎一同关进诏狱,审讯后革去功名。

唐伯虎回到家乡,彻底断绝了求取功名的念头,更加纵情于诗酒之中,人们都称他为唐解元。他的诗文字画,哪怕只是片纸尺幅,都被人们视作珍宝。在诗、文、书、画中,唐伯虎尤其擅长绘画,平日心中的喜怒哀乐,都寄托在丹青笔墨之中。他的画作一经完成,人们争相出高价购买。他曾作《言志诗》一首,其中写道:“不炼金丹不坐禅,不为商贾不耕田。闲来写幅丹青卖,不使人间作业钱。”正是他生活与志趣的写照。

苏州有六座城门,分别是葑门、盘门、胥门、阊门、娄门、齐门。六门之中,数阊门最为繁华,这里是水陆交通汇聚之处,热闹非凡,真可谓“翠袖三千楼上下,黄金百万水东西。五更市贩何曾绝,四远方言总不齐”。

一日,唐解元坐在阊门的游船上,许多文人雅士慕名前来拜访,拿出扇子请他题字作画。解元随手画了几笔水墨,又写了几首绝句。听闻消息赶来的人越来越多,解元渐渐不耐烦,便让童子拿来大杯斟满酒。他倚着窗户独自饮酒,忽然看见一艘画舫从旁边缓缓驶过,舫中珠光翠影,光彩夺目。舫中有一位身着青衣的年轻丫鬟,眉目清秀艳丽,体态婀娜多姿,她探出头望向船外,目光与解元相接,掩着嘴笑了起来。片刻间,画舫便驶远了,唐解元却已魂不守舍,他问船夫:“你认得刚才过去的那艘船吗?”船夫回答:“那是无锡华学士府上的家眷乘坐的船。”解元想要乘船跟随,急忙呼喊小船,却迟迟等不到,心中空落落的,好像丢了什么重要东西。

他正要让童子去寻找船只,只见城中驶出一艘船。他也不管这船有没有载客,急忙招手,大声呼喊。船渐渐靠近,舱中走出一人,站在船头喊道:“伯虎,你这么着急要去哪里?”解元仔细一看,原来是好友王雅宜,便说道:“急着去拜访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。兄台的船要开往哪里?”王雅宜说:“我和两位表亲要去茅山进香,得好几天才能回来。”解元灵机一动,说道:“我也正想去茅山进香,一直找不到同行的人,如今正好搭个便车。”王雅宜说:“你若想去,赶紧回家收拾东西,我把船停在这里等你。”解元道:“现在就走吧,还回家干什么!”王雅宜提醒:“香烛之类的用品,总得准备一些吧。”解元回答:“到那边再买就是了!”说完,他打发童子回家,也没和那些求诗画的朋友告别,直接跳过船去,与舱中的朋友行过礼,就催促道:“快开船!”

船夫知道他是唐解元,不敢怠慢,立刻撑篙摇橹。船没行多远,就望见那艘画舫在前方。解元吩咐船夫,让船跟在画舫后面。众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也只好依他。第二天,船到了无锡,只见画舫摇进了城里。解元说:“到了无锡,要是不尝尝惠山泉,可就太俗气了。”他让船家把船划到惠山取了水,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停泊,还说:“我们先到城里逛一逛,很快就回来上船,明天一早再出发。”船夫答应后,自去忙碌。

解元与王雅宜等三四人上了岸,进了城。走到热闹之处,解元撇下众人,独自去寻找那艘画舫。然而他并不认得路,在城中东奔西走,始终不见画舫的踪影。走了一阵,他来到一条大街上,忽然听到一阵呼喝声。解元停下脚步,只见十几个仆人在前引路,一乘暖轿从东边而来,轿后跟着众多侍女。俗话说“有缘千里能相会”,解元定睛一看,阊门所见的那位青衣丫鬟,就在这群侍女之中。解元心中大喜,远远地跟在后面,一直跟着队伍来到一座大门楼下。府中侍女出来迎接,众人簇拥着轿子进了府。解元向旁人打听,得知这是华学士的府邸,刚才轿中坐的是夫人。解元确认了消息,便问路出城。

正好船上取完水回来,没过多久,王雅宜等人也回来了,问道:“解元你去哪里了?我们找得好辛苦!”解元随口编了个理由:“也不知怎么的,人群一挤就走散了。我又不认得路,问了半天才找到这里。”对于寻找画舫的事,他只字未提。到了半夜,解元突然在梦中大喊大叫,像是在与人争辩。众人都被惊醒,将他唤醒后询问缘由。

解元装作一脸严肃地说:“刚刚在梦中见到一位金甲神人,手持金鞭打我,斥责我进香不虔诚。我赶忙磕头求饶,答应斋戒一个月,独自一人去茅山谢罪。天亮后,你们开船自行前往吧,我得先回去了,不能再陪你们了。”王雅宜等人信以为真。

到了天亮,恰好有一艘小船开往苏州。解元与众人告别,跳上小船。船没走多远,他推说有东西遗忘了,需要回去取。他从袖中摸出几文钱赏给船夫,毅然决然地上了岸。他来到一家饭店,置办了一身旧衣破帽,将身上的衣服换下来,扮成一副穷汉的模样。随后,他来到华府的当铺,以典当银钱为由,与当铺主管见面。他态度谦卑,低声下气地说道:“小人姓康,名宣,是吴县人,略通书法,原本在私塾教书为生。近来妻子去世,又丢了教书的差事,孤身一人没了生计,想投奔大户人家做个书办,不知贵府是否需要?如果能够收留,小人定当感恩不尽!”说着,他从袖中取出几行工整的小楷字,递给主管看。主管见这字写得端正漂亮,便说:“我今晚进府禀报老爷,你明天再来听消息。”当晚,主管果然将字幅呈给华学士看。学士看了赞不绝口:“这字写得好,不像是普通人的笔迹,明天让他来见我。”

第二天一早,解元便来到当铺,主管将他引进府中拜见华学士。学士见他仪表不凡,问了姓名和住址,又问:“你读过书吗?”解元回答:“曾多次参加童生考试,没能考中秀才,不过经书都还记得。”学士问他研习哪部经书,解元虽然修习的是《尚书》,但其实五经都很精通。他知道学士研习《周易》,便回答:“《易经》。”学士十分高兴,说:“我书房里不缺抄写帖子的人,你就去陪伴公子读书吧。”学士问他想要多少身价银,解元说:“不敢领身价银,只希望能给我些衣服穿。等日后老爷满意了,赏我一房媳妇就足够了。”学士听了越发欢喜,当即让主管从当铺里找了几件合身的衣服给他换上,还给他改名为华安,随后将他送到书馆,拜见公子。

公子让华安抄写文章,文章中有字句不妥之处,华安便私下修改。公子见他改得精妙,惊讶地说:“原来你精通文理,是什么时候放下书本的?”华安答道:“我从未荒废学业,只是被贫穷所迫罢了。”公子大喜,把自己的日常功课拿给他批改。华安笔走龙蛇,修改文章如有点铁成金的手段。有时遇到题目含义晦涩难懂,华安就为公子讲解。要是公子写不出文章,华安就干脆全篇代笔。

先生见公子学问进步神速,向学士夸奖。学士要来看公子最近的习作,看了之后摇头道:“这不是孩子能写出来的,若不是抄写,必定是请人代笔。”他叫来公子询问缘由,公子不敢隐瞒,如实说:“文章曾经过华安修改。”学士大吃一惊,叫来华安,当场出题考试。华安不假思索,提笔就写,很快完成文章,双手捧着呈上。学士见他手腕洁白如玉,左手还有六指。读完文章,觉得文辞优美、意境深远,字迹更是工整精妙,心中愈发欢喜,说道:“你八股文写得这么好,想来古文创作也很出色!”于是将他留在内书房掌管文书记录。府中一切往来书信,学士只需告知大意,华安便能按照要求撰写,内容详略得当、恰到好处,学士从来不需要增减一个字。随着时间推移,学士对他的宠信日益加深,赏赐也比其他人丰厚得多。

华安时常买些酒食,与书房的童子们一同分享,大家都很喜欢他。在此期间,他暗中打听那位曾见过的青衣丫鬟,得知她名叫秋香,是夫人身边的贴身侍女,片刻也不离夫人左右。华安一时想不出接近秋香的办法,恰逢暮春时节,他写下一首《黄莺儿》抒发感慨:“风雨送春归,杜鹃愁,花乱飞,青苔满院朱门闭。孤灯半垂,孤衾半欹,萧萧孤影汪汪泪。忆归期,相思未了,春梦绕天涯。”

一天,学士偶然来到华安房中,看见墙上题写的这首词,知道是华安所作,对其文采十分赞赏。学士只以为他正值壮年却孤身一人,所以写下这样的词句抒发感伤之情,并未想到他心中另有所爱。此时,当铺主管恰好病故,学士便让华安暂时接管当铺事务。

一个多月过去,华安在当铺任职期间,账目管理得十分精细,丝毫没有私心和差错。华学士有意正式提拔他为当铺主管,但又顾虑他孤身一人,没有家室,难以托付重任。于是,学士与夫人商量,叫来媒婆,打算为华安说一门亲事。

华安得知后,拿出三两银子送给媒婆,恳请她向夫人转达自己的想法:“我华安承蒙老爷夫人提拔,如今又要为我成家,这份恩情如同天地般深厚。只是担心外面普通人家的女子,不熟悉府中的规矩。如果能在府上的丫鬟中挑选一位许配给我,那将是我最大的心愿!”媒婆按照华安的意思向夫人禀报。夫人听后,又转告给学士。学士点头道:“这样确实两全其美。不过华安刚来的时候,不肯接受身价银,原本就盼着能娶一房好媳妇。如今他又成了府中得力的人,要是婚配的对象不合他心意,难保他不会另生想法。不如把他叫到中堂,让众多丫鬟都出来,由他自己挑选。”夫人觉得这个主意不错,便点头同意。

当天晚上,夫人端坐在灯火通明的中堂,二十多个丫鬟精心打扮,身着华丽服饰,整齐地排列在两边,就像一群仙女簇拥着王母娘娘。夫人派人传唤华安。华安进入中堂,向夫人行过礼。夫人说道:“老爷说你做事细心可靠,打算赏赐你一房妻子。这里的丫鬟,你看中哪个就选哪个。”接着,她让老嬷嬷拿着蜡烛,带着华安仔细相看。华安借着烛光,将丫鬟们看了个遍,虽然其中不乏容貌出众的,但他心心念念的青衣丫鬟秋香并不在其中。华安站在一旁,沉默不语。夫人见状,让老嬷嬷去问:“哪个合你的心意,就把她许配给你。”华安依旧不说话。夫人有些不悦,说道:“华安,你眼光也太高了!难道我这些丫鬟就没有一个能入你眼的?”华安恭敬地回答:“回夫人,承蒙夫人恩典,还允许我自己挑选,这是从古到今都少有的大恩,我粉身碎骨也难报答。只是夫人身边的贴身侍女还没到齐,既然夫人开恩,我希望能全都见一见。”夫人笑道:“你莫不是怀疑我小气?也罢!把房里那四个有差事的丫鬟也叫出来,让你看个够,也好遂了你的心愿。”

原来,这四个丫鬟各有分工:春媚掌管首饰脂粉,夏清负责香炉茶灶,秋香照料四季衣服,冬瑞掌管酒果食品。管家老嬷嬷传达夫人的命令,将她们唤出。四人来不及更换衣服,就匆匆赶来。秋香依旧穿着那身青色衣裳。老嬷嬷将她们带到中堂,站在夫人背后。屋内烛光如白昼,华安一眼就看到了秋香,她往日的风姿,清晰地映在眼前。还没等华安开口,老嬷嬷就心领神会,上前问道:“看中哪个了?”华安心中虽认定秋香,但不敢直接说破,只是用手指着道:“若能娶到穿青衣的这位小娘子,我此生就无憾了。”夫人转头看向秋香,微微一笑,随后让华安先退下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七零:辣妻随军,冷面糙汉不经撩

黑醋汁

调任汉东后,压亮平灭瑞金!

玖酒酒9

重生1907:我必死守东北

家里蹲得住

斩神: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

妮妮铁锤

傲娇女神爱上我

爱吃荞麦面扒糕的沐紫

巫界征途

北辰之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