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百家公案 第21到30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第二十一回灭苦株贼伸客冤

断云:

冤魂不散化作鸟鸣诉冤,包公灵验判案造福百姓。

凡事劝人莫要碌碌为恶,举头三尺之上自有神明。

从前江阴有个布商,名叫谢思泉,从巴州贩布回家时,选择抄近路经过苦株地。这里山路崎岖,走五里都听不到鸡犬之声。山凹里住着一家姓潭的人,兄弟俩靠砍柴为生,哥哥叫潭贵一,弟弟叫潭贵二。这兄弟俩人面兽心,凡是遇到孤身客人路过,常常起歹念。

谢思泉想借问路程,看见二人,便慢慢走近作揖说:“大哥莫怪,请问从这里到江阴还有几天路程?”贵一回答:“只有三天脚程。”贵二问:“客官从哪里来?”思泉回答:“小弟从巴州贩布回来,走到这里迷了路,还望二位兄长指引。”二人说:“那山凹里的小路可以走。”思泉心想二人只是樵夫,便随意前行,谁知走到前面又是险峻山岭难以攀爬,只好在此等人问路。

不料贵一兄弟赶到山底,用刀砍中思泉后脑,思泉鲜血淋漓,气绝身亡。二人掩盖血迹,将尸体抬到山旁埋入土穴,搜得他携带的千两白银,回家后将银子平分,半年来一直藏得严丝合缝。

后来包拯出巡巴州,途经苦株地。队伍喝道前行时,行至半路,忽然听到鸟叫声连连呼喊:“孤客孤客,苦株林中被人侵克。”包拯于是到镇抚司安歇,派张龙、李虎循着鸟叫的方向寻找,查看有何冤情。

张龙领命来到苦株林,仍听见那鸟像之前一样啼叫,便盯着鸟的位置寻找踪迹,只见山凹的土穴中露出死人尸首。张龙回报后,包拯大惊,随即焚香祷告天地:“我包拯才疏学浅,身任中宪之职,只愿百姓安居乐业,不料苦株山中竟发生谋杀案。古话说:人头落地,三年大乱;鲜血滴地,三年大旱。伏乞上天垂怜生灵,提前泄露冤情根源,让我无愧于职守。”

当晚包拯凭几而卧,不久梦见一人披头散发在案前哭泣,唱着绝句诉冤:

“言身寸号是咱们,田心白水出江阴。

流出巴州浪漂杆,底柱中流见山凹。

桂花有意逐流水,潭崖绝地起萧墙。

若非文曲星台照,怎得鳌头上钓钩?”

唱完又诉说道:“小人的银两都编有千字文的字号,大人可差人去凶犯床下搜取,便能查明真相。”说罢含泪离去。包拯领会其意,次日升堂,派张龙、李虎前往苦株村,传讯潭贵一、潭贵二到公堂审问:“你兄弟二人假借砍柴之名,惯行恶事谋财害命,快从实招来,免受千刀万剐!”二人强硬抵赖不认。

包拯又派赵虎、李万前往其家,从床下搜出若干白丝银。包拯查看银两,果然编有字号,于是大怒骂道:“劫银在此,你们还敢硬撑!”当即命令张龙将贵一兄弟捆住毒打,戴上重枷。二人受刑不过,只得从实招认。

最终,包拯命张龙、李虎将潭贵一兄弟押赴法场斩首,首级悬挂在巴州四门示众。从此,谋财害命的风气得以平息。

第二十二回钟馗证元弼绞罪

断云:

节操深沉如根不怕严霜,郄家贪欲作祟终遭祸亡。

包公断案灵感通神明,一决冤情威名显四方。

话说荥阳有个秀才叫武亮采,妻子胡氏名韦娘,琴棋书画无所不能,闺中操守清白如水,恪守妇道。武亮采的同窗好友郄元弼前来拜访,恰逢武亮采外出,郄元弼偶然遇见韦娘,便作揖道:“尊嫂拜揖。”韦娘回礼,只说:“尊叔请坐吃茶。”便沉默不语。郄元弼见韦娘挽着简单的发髻,容貌胜过图画中人,未施粉黛却天然莹润,顿时心神摇荡,难以自持,想与她私下交谈。怎奈初次相遇,不知她心意如何,便作了一首《长相思》写在纸上调戏她:“娇姿艳资不胜春,何意无言恨转深?惆怅东君不相顾,空遗一片惜花心。”

韦娘见了郄元弼的调戏之词,仍用相思韵作诗拒绝他:“乱惹浮烟入帐帏,绛罗轻卷映日晖。芳心一点坚如石,任是游蜂怎敢欺!”郄元弼听罢,怏怏回府。回到书馆后,他自叹道:“玉肌妙手应难画,才子偶见失魂花。相如有志瞻月阙,织女无意度银河。”吟诵完毕,郄元弼眉头不展,面带忧容,烦闷数月,无心读书。

后来有一晚,郄元弼让一个婢女拿着一把利剑,偷偷前往武家,见门紧闭,便模仿邻居张妈的声音敲门叫道:“点灯。”当时韦娘绣完花正要睡觉,听到敲门点灯的声音,以为是张妈,就叫丫头开门给灯。不料郄元弼趁机随婢女进门,将婢女斩杀,直入韦娘睡房。韦娘大惊,忙问:“叔叔深夜至此为何?”郄元弼说:“为嫂嫂而来。嫂嫂若念小叔青春,肯成就好事,我终身感戴;若不相从,利剑在此。”韦娘哭道:“冤枉啊!”随即骂道:“大丈夫当立志行正道,烈女守身岂能苟合?纵使杀我,又有何惧?”郄元弼大怒,拔剑杀了韦娘。当时夜静三更,悄无人知,只有武亮采奉祀的神明钟馗目睹了此事。

次日武亮采回家,见丫头被斩于门内,妻子被斩于房中,吓得半晌说不出话。无奈之下,只得向开封府告状。包拯心想这是无头案,如何处理?正要让武亮采先回家,等候日后发落,忽然听到座位后有人声,却不见人形。包拯细听,只听声音说:“妾身乃韦娘,是武亮采之妻。冤遇郄元弼某日来家拜访丈夫,丈夫不在,他见妾身貌美,作《长相思》调戏。妾身为丈夫守贞烈,不与他私言。数日后某夜一更,他又持剑闯入家中,想强行侵犯妾身。妾身骂他不从,他便杀了妾身及婢女。这冤情无人知晓,唯有妾身家堂上的钟馗一一可证。”

包拯听闻此事奇异,便说:“胡氏可来对质。”料想胡氏定会领命,于是差张龙、赵虎传郄元弼到公堂审问。一番拷打后,郄元弼因无见证,硬撑着不肯招认。包拯随即写了一道牒文:“我包拯自任府职,朝夕勤勉,只愿百姓平安无事。不幸遇胡氏韦娘命案,未知是何凶徒所为。先生作为武亮采奉祀的福神,可作质证,恳请驾临敝衙,万勿推辞。”写完令李万前往武家焚化牒文。

钟馗果然来到公堂,与包拯叙礼,详细陈述了郄元弼奸谋害命、韦娘贞烈不屈的情状。当时郄元弼已跪在堂下,哭喊道:“钟馗诬陷我!”钟馗执剑斥道:“你因奸计不成,谋杀两条人命,还要强争,是何道理?难道忘了作《长相思》调戏韦娘之事吗?”郄元弼闻言心惊,无言以对。钟馗作证后离去。

包拯令张龙将郄元弼捆打,钉上长枷,取了供状。判郄元弼杀死二人,罪当绞刑,等候二年秋决。又在武家立贞节牌,以表彰胡氏。后来郄元弼的性命如何,就不得而知了。

第二十三回获学吏开国材狱

断云:

淑云坚守贞志不嫁他人,国材含冤忍受半年牢狱。

包公判就昔日婚约成全,万古清正之风流传不休。

话说顺天任县的徐卿、郑贤二人,同窗数载,彼此敬重如管鲍之交,情谊深厚似张良与项伯。二人皆已成家,徐卿妻子只生一女,名叫淑云;郑贤妻子生有一子,名叫国材。后来二人科举中第,都在朝中担任议职。

正值端午佳节,徐卿邀郑贤一同观赏龙舟,在船上摆酒设宴。酒至半酣,徐卿说:“我与兄长相交已久,如今都为朝廷效力,彼此争光。我女儿与你儿子年龄相当,可结为配偶,不知兄长意下如何?”郑贤答道:“蒙你不弃,这自然是美事。只是你我虽有结亲之意,无奈没有媒妁之言,恐怕有所不妥。”徐卿于是取出一幅绡衣,分成两段,让郑贤收下,二人以衣襟为信物,立誓永不改变。随后携手吟诗道:

“幼女孤儿实可佳,郎才女貌两相夸。

凌云气概材堪栋,咏雪贤能淑女云。

愿女洞房花烛夜,教子金榜挂名归。

席间结襟为盟誓,相爱何须论采红。”

二人吟完诗,各自归家。

光阴似箭,人事变迁。国材长到十八岁,聪明俊慧,无书不读,六艺皆通。不幸父母双亡,国材安葬双亲后,整日攻读诗书,无暇料理家事,后来缺钱用度,便变卖田地以维持寒窗苦读的开销。没过几年,积蓄耗尽,家道中落。徐卿见他家贫,便违背先前的婚约,想把女儿另嫁他人,国材也不敢提及婚事,情愿写下解除婚约的文书。

淑云性格聪慧,精通文墨,听闻父亲忘记前约,不肯将自己许配给郑郎,在闺中忧愁烦闷,日渐消瘦。又过了一年,宗师考试,国材有幸考中秀才,在儒学西斋设馆教书,依旧苦志寒窗,效仿古人刺股的勤奋,潜心研究圣贤之学,期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。

淑云听闻国材进学,悄悄派婢女雪梅带着十两白银、一只金环,秘密送给他。雪梅来到国材家,没见到他,便询问郑官人在哪里读书,国材的堂叔郑仁说:“你要找他,可到儒学西斋去寻。”雪梅赶到儒学西斋,果然见到国材,说:“官人万福,淑云小姐拜上,备有薄礼在此祝贺。”国材收下礼物,对雪梅说:“蒙小姐错爱,如今赐我厚礼,我实在不敢当。只是小生已写了休书,不敢再抱奢望,烦请你向小姐复命,日后莫再来往,恐怕被人知晓,羞辱了小姐,那时就无可奈何了。”嘱咐完毕,送雪梅出了学门。

雪梅回家见到小姐,将郑官人的话一一转述。淑云对雪梅说:“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嫁二夫,纵使老爷要我再嫁,我唯有一死而已。”

次日,淑云让雪梅悄悄到儒学,对国材说:“叫你今夜二鼓时分到后园,她把金银给你,娶她回家,岂不是好?”国材应诺。不料隔墙的学吏庞龙听到了他们的约定,心生一计。

当晚,庞龙等到国材与同窗饮酒醉睡,见他睡熟,时至二鼓,便潜入后园,摇了摇槐树。雪梅以为是郑官人来了,叫了一声:“郑官人来此也。”随即拿出一封白银、几副金钗和一封情书。雪梅捧在手中,低头细看,心想:“这人身材高大,郑官人身形短小。”刚想询问,又怕被庞龙看见。庞龙突然拔出利刀,斩杀雪梅,将尸体推入园池,夺走金银。

淑云等候雪梅,直到天明也不见回来,心中纳闷。而国材醒来时,天已破晓,才想起昨日的约定,误了大事,心中闷闷不乐。

次日,徐卿追问雪梅去向:“是谁让她去哪里了?”黄氏奶奶说:“淑云派她上街买线,一直没回来,到晚上也不见人影。”徐卿大惊,怀疑有私情,命令家仆四处寻找。家仆在花园中发现池边有血迹,回报徐卿:“小人寻雪梅不见,只有池旁露出几点血迹。”徐卿立刻让家仆:“去池内打捞看看。”果然捞出雪梅的尸体,她手中还拿着一个纸包。徐卿让家仆打开纸包,只见一封信,信中写道:

“妾淑云顿首拜:自尔离书至,忧怀几种积千千;椿堂威逼,愁锁眉头恨重重。妾思夫君,朝夕不忘。夫今游泮,岂可忍离?况妾今具白银百余,首饰二副,君可收留,将银作完娶之资。奚必固鄙物微,不念同谐之事乎?意欲亲会,奈家法严谨,是不果见,特遣雪梅首,希留心无违是荷。”

徐卿看后大怒,于是向县衙告状。知县薛堂贪婪残酷,得知被告是生员郑国材,喜不自胜,立即下令将其捉拿归案审问。郑国材不认此事,徐卿拿出淑云的信对质,国材见是小姐亲笔所写,哑口无言。薛堂将国材拷打一番,收监等候判决。

当晚,徐卿私下送给薛堂百两黄金,贿赂他处死国材。薛堂收了金子,次日提出国材,又严刑拷打,用挟棍逼供。国材宁死不招,薛堂也不管他招与不招,下令给国材戴上长枷,判为死罪,写下文书,解送到顺天府。

当时顺天府尹正是包拯。包拯审问时,国材将之前被监禁、与徐家解除婚约以及小姐书信的事,逐一诉说。包拯令张千将国材收监等候处决。国材自入狱后,手不释卷,狱中众人无不羡慕,知书达理的人更是敬重他。

一次包拯提审犯人,听到国材读书声不绝,询问禁子:“这犯人进监后日日如此读书吗?”禁子答道:“小人看此人虽带长枷,却不以为意,一心攻书,终日如此。”包拯听罢,心中暗喜:“此人绝非谋财害命之徒,日后必有大用。”

包拯走出监狱升堂理政,当晚虔诚祝告上天,疏文曰:“上天生育世人,必有托付;人虽身处尘世,亦必有安置之法。今郑国材乃是生员,有志攻书,被徐卿诬陷为盗,雪梅之死,冤情不明。淑云有怜国材之心,国材岂有负淑云之行?雪梅被杀,不知是何人所为。乞天昭示。”

祝告完毕,包拯睡去,梦见壁上有诗一首:

“雪压梅花映粉墙,龙骑龙背试梅花。

世人若识其中趣,沼内冤伸脱木材。”

包拯醒来,思忖半晌,方才领悟诗意。次日升堂,命张千传庞龙到府审问。庞龙到堂上诉说:“小人乃学吏,并无受贿,老爷为何传我?”包拯道:“你这恶徒好大胆!悄悄潜入徐宅花园,杀死雪梅,夺得金银若干,还敢强辩?”喝令李万将其捆打,戴上长枷。

庞龙大惊失色,心想这等隐秘之事,包拯如何得知,暗叹:“真乃神人也!”只得从实招供。包拯问:“你夺去二副金首饰、二百两银子,如今还剩多少?”庞龙说:“银子已花尽,只有首饰未动。”包拯令张千押庞龙回家取来首饰查看,又打了他一百棍,暂时收押狱中。

随后,包拯命赵虎、薛霸传徐卿、淑云到公堂。片刻后,父女二人到堂。包拯喝道:“你这老贼重富轻贫,违背前约,是何道理?”于是令张千带出郑国材,打开长枷,给他换上衣帽。又令门子摆起香灯花烛,让淑云在公堂之上与国材拜了天地,结为夫妇,从府库中暂取二十余两白银给他们安家,将原金首饰还给徐氏,追庞龙家产赔偿淑云夫妇,将徐卿赶出公堂。

夫妇二人叩头拜谢包拯后离去,郑仁将他们接回家中。包拯速令李万取出庞龙,押赴法场斩首示众,又上奏朝廷,将薛堂流放三千里。后来郑国材连科及第,终身不忘包拯的大恩。

第二十四回判停妻再娶充军

断云:

郑月娘受苦遭刑含冤屈,崔君瑞逆天背义犯大罪。

驿站遇兄长终伸冤恨,包公一审判其永充军。

传闻包公巡抚南直隶时,理政清廉如水,爱民德厚如天,声威震慑一方,明察秋毫。当时越州萧山县的崔君瑞,被授任金华县知县,他同妻子郑月娘赴任三年,任满后前往京城朝见皇帝。行至琥珀岭黑松林时,遇上一伙打劫的强人,将他们的文引、官凭、金银、首饰全部抢走。

无奈之下,崔君瑞把妻子郑月娘寄住在万花桥王婆的店里,自己则前往苏州府,拜见尚书苏舜臣,详细诉说了在琥珀岭被贼打劫、文引金银被抢的事情,哀求尚书帮他谋复原职。苏舜臣听后,将他留在府中,详细询问:“令堂和夫人现在何处?”崔君瑞答道:“老母早逝,我尚未娶妻。”尚书说:“我妻子只生了一个女儿,名叫乔英,还未许配他人。你若不嫌弃,可与小女结为百年之好?”

崔君瑞答道:“蒙大人错爱,下官怎敢不从命。只是我出身卑微,能娶到令爱这般如玉佳人,实在是万幸。”苏舜臣说:“何必说这些客气话?”于是安排筵席,让侍女梅香请夫人和小姐出来与崔君瑞相见,还让乔英与崔君瑞拜了天地。二人婚后和睦,崔君瑞还作了一首诗抒发情感:

“西山楚水路非赊,结会良缘更可佳。

合卺杯中浮蚁首,玉栏杆下醉春花。

乾坤大道持悠久,琴瑟清声善室家。

喜气洞房花烛夜,宁殊海上泛仙槎?”

又过了半年,尚书为崔君瑞谋官升迁,派王汴前往京城打点。王汴路过万花桥王婆店时进去买酒喝,郑月娘上前行礼,特意问道:“官人从何处来?”王汴说:“我从苏州来。”月娘说:“既然从苏州来此,我丈夫名叫崔君瑞,因朝觐被贼打劫,前往苏州拜见苏尚书,不知官人可知道他?”

王汴向来与崔君瑞不合,连忙答道:“小娘子,你既是他妻子,为何不随他同去?”月娘说:“他把我寄在这里,一去六个月都没回来,不知近况如何?”王汴说:“我如今为他的事进京,他在苏州苏尚书府中,娶了苏小姐,又谋得官职,到别处赴任了。”月娘听后痛哭不已。王汴说:“娘子不要慌,等我从京城回来,带你一同去苏府,有何不可?”二人说罢,便分别了。

半个月后,王汴回到王婆店,带着月娘前往苏府。月娘见到夫人和小姐,将之前的情况哭诉了一番。这时崔君瑞出来,见到是前妻月娘,便喝道:“你这逃奴,怎敢到这里来?你拐带金银,罪责未了,是何人引你进府的?”他喝令左右将月娘棒打一番,随即写下解送文书,要把月娘押解回萧山县,还暗中贿赂王汴,让他在半路结果月娘的性命。

王汴领命起程,苏小姐悄悄让梅香送了二十贯钱给月娘路上使用,还叮嘱王汴不可害她性命。月娘收下钱后离开了。过了几天,王汴放月娘自行离去,回到府中后,谎称郑氏已死,崔君瑞听后喜不自胜。

月娘行至广平驿时,恰逢一位上司在驿站歇息,这位上司正是月娘的兄长郑廷玉。月娘想到自己一路吃苦,无奈之下便向这位上司告状。廷玉看了状词,发现是亲妹妹月娘,详细审问了离别缘由,月娘将自己受苦的经过一一告知,还诉说了崔君瑞停妻再娶的事实。

廷玉听后,确认此事属实,便对月娘说:“妹子月娘,我是你兄长廷玉。”月娘抬头一看,果然是兄长,兄妹二人相认,抱头痛哭。月娘跪下哀求:“兄长如今做了大官,光大门楣,若不是苏小姐和王汴怜悯饶命,我哪有今日?求兄长代我伸冤,我死也瞑目了。”廷玉大怒道:“贤妹不必忧虑,兄长自有办法。”

次日,廷玉前往包府,状告崔君瑞停妻再娶。包拯随即派赵虎、黄胜前往苏州,传崔君瑞到公堂。不几日,崔君瑞跪在堂下,包拯问:“下面跪的是谁?”左右回答:“是崔君瑞。”包拯喝令赵虎将崔君瑞捆打四十棍,戴上长枷。崔君瑞连声求饶。

包拯怒骂:“你这匹夫无知,枉为父母官!你能断他人之案,却全不思自己的行为,玷辱朝廷,给官帽蒙羞。贪污苟且,成何体统?况且停妻再娶,罪该充军。”崔君瑞低头无言,如实招认了前面的情事。于是包拯上奏朝廷,判处崔君瑞到通州充军。

当日,包拯又将崔君瑞拷打一番,判决郑月娘、苏乔英仍与崔君瑞为妻。次日写下解送文书,令张千、赵虎押着三人前往通州。自从包公判了崔君瑞之后,再也没人敢停妻再娶了。后来的案卷中也记载了此事。

第二十五回配弘禹决王婆死

断云:

夫妻终究是夫妻,天赐姻缘谁能离?

王婆空使图谋计,老身一命丧黄泥。

传说山东有个监生,名叫彭应凤,带着妻子许氏上京等候选官。他们来到京华西门,住在王婆的店里。谁知选期还有一年半,想回家吧,路途遥远,手中又没钱,只好在店里等着。一晃半年过去,他们的衣服首饰全拿去典当换钱了,许氏只好整天在楼上刺绣枕头、花鞋卖钱来维持生计。

当时,浙江有个举人叫姚弘禹,住在褚家的楼上,正好和王婆的楼相对。姚弘禹看见许氏容貌比桃花还美,一双秋波像杏红般动人,顿时心摇神荡,魂飞天外。他不禁感叹着作了一首《忆娇娥》:

\"冰肌玉骨倚楼台,风情一点动人怀。

蓝桥有路应无阻,一叶轻舟泛小槎。\"

弘禹吟完诗,就去拜访王婆,问道:\"楼上那位小娘子是哪里人?\"王婆回答:\"是彭监生的妻子。\"弘禹说:\"小生想和她见一面,不知王婆能否帮忙?\"王婆知道弘禹的心思,便心生一计,回答说:\"何止是见一面,如今监生没钱用,正想把妻子卖掉呢。\"弘禹说:\"如果是这样,就全听王婆安排,小生遵命。\"二人说完便告别了。

王婆心想,彭监生现在没盘缠,还欠着房钱,于是上楼去看许氏,见他们夫妇正坐着,便说:\"彭官人,你也该去午门外替人写写榜文,找点活计,怎么能守着贫穷不动呢?\"许氏也说:\"婆婆说得对,你就去吧。\"应凤觉得这话有理,就带着一支笔前往午门找字写。刚到那里,就被钦天监出来的一个校尉拉住,问他:\"你会写字吗?\"应凤说:\"会。\"校尉便把他引进钦天监见李公公,李公公让他在东廊抄写表章。

晚上,应凤回店对王婆和许氏说:\"多亏王婆指点,我果然进了钦天监李公公衙里写字。\"许氏说:\"这下好了,你要用心做事。\"王婆听了,喜不自胜,说:\"彭官人,李公公最看重勤奋谨慎的人,你明天到他家去写,一个月都别出来,他自然会敬重你,以后选官,他也会扶持你。娘子在我家,你不必挂念。\"应凤果然听了她的话,带着儿子去了,再也没回店里。

王婆立刻到姚举人住处,说监生要卖妻的事,弘禹听了很高兴,问:\"需要多少聘礼?\"王婆说:\"一百两。\"弘禹便给了王婆七十两银子,又给了十两谢礼。王婆问:\"姚相公如今授任哪里的官了?\"弘禹说:\"任陈留知县。\"王婆说:\"彭官人说,等相公的行李装船时,他会派轿子送到船上,这样好不好?\"弘禹说:\"我马上就要起程,到张家湾的船上等候。\"

王婆雇了轿子,急忙回去对许氏说:\"娘子,彭官人在李公公衙里住得好了,现在派轿子在门外接你过去同住。\"许氏信以为真,收拾好行李上了轿。王婆把她送到张家湾的船上,许氏下轿后,见是官船在等她,便问王婆:\"彭官人接我到钦天监去,怎么到了这里?\"说着便号啕大哭。王婆说:\"娘子何必忧愁,彭官人因为穷,怕耽误了你,所以把你嫁给姚相公。相公现在任陈留知县,又没有前妻,你如今做了奶奶,岂不是好事?彭官人得了他八十两银子,婚书在这里,你看看是不是?\"许氏见了,低头不语,只得随姚知县上任去了。

彭监生过了一个月出来看妻子,发现许氏不见了,便叫来王婆,问妻子去了哪里。王婆却大声喊冤:\"你前几天派轿子来接她去衙里,现在想骗我家钱,假装不见娘子,来诓骗我吗?\"于是告到地方五城兵马司。彭应凤因为身无分文,只好小心地央求王婆,含泪离去。

又过了半年,应凤无依无靠,只好学做裁缝。一天,吏部邓郎中衙里叫裁缝做衣服,正好遇到彭应凤,他便进了衙。做了半天衣服,邓郎中的小仆进才递出两个馒头给裁缝当点心,应凤因为儿子睡熟了,便留下馒头等他醒来吃。进才问:\"师父,你怎么不吃馒头?\"应凤便把之前的遭遇哭着对进才说了一遍:\"我现在不吃,留给儿子充饥。\"进才进衙把这事告诉了夫人。

邓郎中也是山东人,夫人听了,便让进才把裁缝叫到屏帘外,详细询问。应凤又把被拐的苦情哭诉了一番。夫人安慰他说:\"监生,你不必做衣服了,就在我衙里住下,等相公回来,我跟他讲你的事,让他帮你选官。\"不久,邓郎中回府,夫人便说:\"相公,今天的裁缝不是普通人,是山东来听选的监生彭应凤。他因为妻子被拐,身无盘缠,才学手艺度日,你可念在乡里情分,扶持他一二。\"

邓郎中叫来彭应凤,问:\"你既是监生,把文引拿来看看。\"应凤从胸中袋里取出文引,郎中看了果然是真的,便说:\"你的选期在来年四月才到,你明天写一纸告远方的状词,我就好帮你选官。\"应凤领命,向吏部递了状词,邓郎中便任命他为陈留县县丞。

应凤领了官凭,到王婆家告辞,王婆问:\"彭相公恭喜,今选哪里的官职?\"应凤说:\"陈留县县丞。\"王婆听了,心中惶恐,说:\"相公,你在我这里住了好几年,我怠慢了,现在做了大官,我取一件青布衣给你穿,再用五色绢片子给你编个头上的髻子,你几时起程?\"应凤说:\"明日就走。\"

王婆叫来亲弟王明一,他是个拦路强盗,王婆说:\"前日彭监生得了官,邓郎中托他寄五百两金子回家,你快去杀了他,把人头拿来给我看,银子你拿二分,我拿一分。\"明一听了,星夜赶到临清,喝道:\"汉子休走!\"拔刀就砍,谁知刀却向后飞去,明一觉得奇怪,问那汉子:\"你在京城得罪了什么人?\"应凤哭着把王婆的事说了,明一也说了王婆要害他的事,便割下孩儿的头发辫,应凤又把王婆送的衣服给了他。

明一回城见了王婆,说:\"彭监生被我杀了,这是发辫和衣服为记。\"王婆见了,心中大喜:\"祸根终于绝了!\"

应凤到了陈留,上任数月后,儿子跑到姚知县衙里,夫人看见孩子,惊道:\"这儿子是我生的,怎么会在这里?\"又听弘禹说起二长官被拐妻子许氏的事,心中更加惊疑。次夜,夫人对弘禹说:\"相公前日说的事,如今请二长官来饮酒如何?\"弘禹答应了,安排筵席请应凤到衙中叙谈。

应凤一到,许氏在屏风后偷看,果然是丈夫彭监生。酒过数巡,许氏抢出来,应凤见是妻子,两人相认,抱头痛哭,各自诉说原因。姚知县吓得哑口无言。夫妇二人回到县衙,终于子母团圆。正是:

\"半载单衾应有数,天怜良善再团圆。

有缘千里能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。\"

于是应凤向开封府告状,包拯看了大怒,上奏朝廷,判姚知县到武林卫充军,派张龙、赵虎到京城西华门传王婆到案。不多日,王婆到堂,包拯喝道:\"你这泼妇无知,拐骗财物,罪该万死!\"令左右将王婆拷打一百,押赴法场斩首示众。东京人民听闻包拯的判决,无不震慑,这桩案子就这样判决了。

第二十六回秦氏还魂配世美

断云:

贞节之心感动上天秦氏女,伤风败俗之辈当属陈世美。

包公断案明察秋毫如明镜,万代流传成为民间好故事。

话说钧州有个秀才叫陈世美,娶妻秦氏,生下儿子瑛哥、女儿东妹。正值大比之年,陈世美辞别妻子赴京应试,没想到一举登科,状元及第,被任命为翰林修撰。他从此贪恋爵禄,不再念及家中妻儿。

秦氏自陈世美赴考一别,两年没有音信。一天,她带着瑛哥、东妹前往京城寻夫,在张元老家中安顿下来。秦氏问元老:“老人家可认识陈世美?”元老答道:“陈世美老爷是钧州人,中了头名状元,现任翰林编修,他的衙门清廉如五湖水,断事明澈似秋夜月,威风凛凛,鬼神都敬畏他。”

秦氏听罢说:“不瞒老人家,我是世美的妻子,因他赴试后一直未归,特寻到这里。还请老人家指点,如何能见他一面?”元老说:“小娘子既是陈老爷夫人,不可贸然进府。今日是他十九日生辰,老爷必定宴请同僚,你可扮成弹唱女子在衙门口等候。翰林院有位侍讲老爷极好弹唱,今日定会传召艺人。届时你进去弹唱盘古开天等故事,他必然能认出你是妻子,之后自会接你进府。”

秦氏按元老所说,手执琵琶到衙门口等候。不久,走出一个校尉,传唤弹唱之人入衙。秦氏进入后堂,果然看见丈夫陈世美正与同僚宴饮。世美睁眼一看,竟是妻子秦氏,顿感羞愧,只得隐忍不发。饮酒完毕,同僚告辞,世美喝令左右将那妇人带来审问。

秦氏跪在厅下,世美见了愈发愤怒,追问:“你和谁一起来此?”秦氏直言:“自君离家数载,杳无音信,我带孩儿三人寻至张元老家安歇。元老说你衙门规矩严,让我以弹琵琶为由进府,这才得见。你如今竟翻脸不认人,只怕上天也容不得你!”世美命人将秦氏棒打一番,赶出府门,又差校尉捉拿元老问罪。

世美骂道:“老贼大胆,为何私藏妓女,该死!”令左右打了元老四十棍,吓得元老连忙回家,让人赶走秦氏母子。世美还写下告示,令校尉张挂四门,严禁私匿远方妓女,如有容情,察出严惩。

秦氏见世美不肯相认,又看到告示,母子三人抱头痛哭,只得返程回家。世美心中郁闷数日,心生一计,自叹道:“恼恨秦氏太无知,闺门不守妄胡为。我今若不施计谋,羞杀陈门全族人。”

随即,世美唤来麾下骠骑将军赵伯纯,暗中嘱咐:“你速去追杀秦氏,把瑛哥、东妹带回府中。”伯纯领命赶至白虎山下,遇见秦氏母子,喝道:“妇人休走!”拔剑将秦氏刺死。瑛哥、东妹放声痛哭,伯纯要带兄妹回府,二人宁死不从,伯纯只得回报世美。世美听闻秦氏已死,心中大悦。

不料中元三官菩萨感佩秦氏贞烈,降临白虎山,命土地判官看管秦氏尸首,不得损坏。土地神放一颗定颜珠,将尸首养在土穴中,以待日后还魂。三官又化作法师,先去龙头岭等候瑛哥、东妹,准备传授他们武艺。

兄妹二人埋葬母亲后,前往龙头岭拜师学艺,以报母仇。到了岭上,师父黄道空收下二人,传授十八般武艺。恰逢乌风源海贼作乱,朝廷出榜招纳武士,宣称:“天下若有能收除此盗者,官进三品,荫袭后世。”

瑛哥、东妹闻讯,拜辞师父,揭下国榜,率军收除海贼。圣旨降下,封瑛哥为中军都督,东妹为右军先锋夫人,追封母亲秦氏为镇国老夫人,父陈世美为镇国公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七零:辣妻随军,冷面糙汉不经撩

黑醋汁

调任汉东后,压亮平灭瑞金!

玖酒酒9

重生1907:我必死守东北

家里蹲得住

斩神: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

妮妮铁锤

傲娇女神爱上我

爱吃荞麦面扒糕的沐紫

神豪舅舅:开局带十个外甥逛超市

嫩草吃黄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