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曾大帅眼中的骄子
萧一刀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9章 曾大帅眼中的骄子,每天都要挨打总裁的小说,萧一刀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寒冬腊月,安徽祁门。
湘军大营内,炭火微弱,帐外风雪呼啸。曾国藩披着厚重的棉袍,伏案批阅军报。
自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,清军节节败退,湘军成了朝廷唯一的指望。
然而,祁门地处险境,四面环山,一旦被围,便是绝地。
“大帅,营外有人求见。”,亲兵掀开帐帘,寒风卷着雪花灌了进来。
“何人?”曾国藩头也不抬,声音低沉。
“自称李鸿章,说是从庐州而来。”
曾国藩手中的笔微微一顿,抬起头来,眼中闪过一丝讶异。
李鸿章,李文安之子,昔日在京时曾有一面之缘的少年才子。
那是在道光二十八年春,翰林院侍讲曾国藩正在书房批阅文章。
忽闻仆从来报:\"老爷,刑部郎中李文安大人携公子来访。\"
曾国藩搁笔相迎,见廊下立着一位清瘦文士,身旁站着个约莫二十岁的俊朗少年,目光炯炯,举止从容。
宾主寒暄入座后,李文安笑道:\"犬子鸿章今岁刚中举人,特带他来拜见涤生兄。\"
那少年恭敬行礼,曾国藩见他眉宇间透着灵气,便考校道:\"近日读何书?\"
\"回大人话,正在研读《资治通鉴》。\"李鸿章声音清朗,\"尤喜其中'治大国若烹小鲜'之喻。\"
曾国藩眼前一亮,故意问道:\"若用此理说当下漕运之弊,当如何?\"
少年略一沉思,答道:\"学生以为,正如烹鱼不可频翻,漕政亦当去其苛扰。现今关卡林立,反倒误了正事。\"
满座皆惊。曾国藩抚须大笑,对李文安道:\"李兄好福气!此子他日必成大器。\"说着取来案头新得的《朱子语类》相赠。
临别时,少年捧着书册再三拜谢。望着父子二人远去的背影,曾国藩对夫人感叹:\"此子器宇非凡,他日或可传我衣钵。\"
此次李鸿章来祁门所为何事?曾国藩放下笔,沉声道:“让他进来。”
片刻后,一个身材挺拔、面容俊朗的年轻人踏入帐内,虽衣衫单薄,却仍保持着读书人的儒雅气度。
他上前一步,深深一揖:“晚生李鸿章,拜见曾大人。”
曾国藩细细打量着他,见他眉宇间虽有疲惫,却仍透着锐气,心中暗自点头。他缓缓道:“少荃(李鸿章字),你不在家乡办团练,怎会来此?”
李鸿章苦笑一声,道:“庐州已陷,家父殉国,晚生辗转流离,听闻大人驻军祁门,特来投奔。”
曾国藩沉默片刻,点了点头:“既如此,你便留下吧。”
李鸿章被安排在曾国藩的幕府中,参与军务。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学,必能迅速崭露头角,然而,曾国藩对他的要求却极为严格。
湘军每日卯时(清晨五点)点卯操练,李鸿章初来乍到,仍保留着文人晚起的习惯。
第一日,他睡过了头,匆匆赶到校场时,全军已操练完毕。曾国藩站在高台上,冷冷地瞥了他一眼,未发一言。
第二日,李鸿章勉强早起,却仍是最后一个到场。曾国藩依旧沉默。
第三日,李鸿章终于按时抵达,却发现全军肃立,曾国藩负手而立,目光如炬。
“少荃。”曾国藩沉声道。
李鸿章心头一紧,拱手道:“学生在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