溪芝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33章 人为的决口,观音泥,溪芝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店堂里人声鼎沸,几个老头围坐一桌,馍掰得又快又碎,指甲盖大小,一边掰一边用本地腔高声谝着闲传:“额说老王,你娃今儿个这馍掰得美滴很么!一看就是老吃家!”

阿瑶掰着手里硬实的饦饦馍,馍块被她掰得大小不一,她的心思显然不在吃的上,目光不时飘向窗外。

“黄河啊……”白老爷子提起刚才阿杜的话题,“‘善淤、善决、善徙,三年两决口,百年一改道’,不是说着玩的。它每一次改道,都是翻天覆地,尸横遍野。”

阿杜倒是吃得投入,呼噜噜吸着滚烫的汤汁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,嘴里学着老头们:“嘹咋咧!这汤,美滴很!”

阿瑶也停下了掰馍的动作。

店小二端着堆满空碗的大托盘,灵活地在狭窄的过道里穿梭,吆喝着:“油泼辣子蒜!谁要油泼辣子蒜!”

“最早能说上的,是禹王治水。”白老爷子掰好了馍,将碗往前一推,“那时候洪水滔天,怀山襄陵,大禹带着人,凿龙门,通积石,把淤塞的水道一条条打开,最后固定下来的那条道,后人叫它‘禹河故道’,经河北沧州入渤海。”

他夹起一块煮得软烂的羊肉,却并不急着吃。

“可黄河野性难驯。安稳了几百年?一千年?到了南宋建炎二年……”老爷子的声音沉了下去,带着一种冰冷的寒意,“金兵铁蹄南下,兵临汴梁城,守将杜充,为了阻挡金兵,竟下令掘开了黄河大堤。”

门口烤串的炭火噼啪作响,升起一缕青烟。

“人为的决口啊……”白老爷子叹息一声,那叹息里裹着悲怆,“洪水如脱缰的野马,夺泗入淮,滔天的浊浪,淹没了淮北千里沃野,多少人畜、田舍、城郭……瞬间化为泽国鱼鳖,那水患,整整肆虐了七百多年!七百多年啊!”

他的筷子重重敲在碗沿上,发出“当”的一声脆响,引得邻桌侧目,老爷子毫不在意:“杜充以为能挡住金兵,结果呢?那滔天的洪水,淹死的是我中原的百姓,尸横遍野,饿殍满地,瘟疫横行……”

阿杜倒吸一口凉气:“七百多年?那得死多少人……”

“尸骨填平了洼地,千里沃野成了鬼哭狼嚎的沼泽。”白老爷子语气森然,“更有人说,那滔天的怨气,和沉在河底的东西搅在一起,让那片水域……变得不太平了。”

他顿了顿,继续说:“时间再跳到民国二十七年,小鬼子打到了中原,兵锋直指郑州,国民政府那位委员长,想学杜充,下令在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。”

“又掘?”阿杜惊得差点站起来.

“嗯。”白老爷子点点头,“这次是为了阻挡日军机械化部队,洪水是冲垮了鬼子的前锋,淹没了豫东、皖北、苏北大片土地。”

“但代价呢?八十多万人葬身,上千万人流离失所。大水过后,满目疮痍,瘟疫横行,那惨状……”他摇了摇头,仿佛不忍再回忆,“同样是人为决口,同样是滔天大祸,这黄河的水,沾了太多不该沾的血,压了太多不该压的怨。”

“造孽啊!”阿杜楠楠重复。

羊肉泡馍的香气诱人,却再也驱不散三人的沉重。

历史以这样残酷的方式在轮回,而他们即将前往的开封,正是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的重灾区。

“师父,”阿瑶的声音有些发干,她想起了那漩涡中诡异的绿光,“您说……这黄河底下,除了泥沙,除了洪水,除了那些枉死的怨气……到底还压着什么?”

白老爷子没有立刻回答。

他缓缓地喝了一口汤,浑浊的眼睛望向店门外,乌云沉沉地压着这座古城,隐约可见的钟鼓楼轮廓。

“压着什么?”他喃喃道,他最后几个字咬得很重,“这黄河的水,既能滋养万物,也能……唤醒沉睡的东西,尤其是,当有人刻意去搅动的时候。”

他意有所指的话,让阿瑶心头猛地一跳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我,八尺巨婴,系统被我玩坏了!

拜见陛下

兽世,和闺蜜从种田到宫斗

有有余呀

咸鱼之王,带着智能手机闯异界

子羽

草根狂徒:我只想把田种好亿点点

斩月留锋

十万死士碾平缅北,我称霸金三角

不弃九一

747局之妖怪事件处理科

肘子师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