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7章 晋君南下
荣耀与忠诚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847章 晋君南下,人在春秋,我真的不想穿越啊!,荣耀与忠诚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巴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,他们长期受到楚国的入侵,百年以内被楚国占领了不少土地。
想从北边进入巴国的话,队伍的人少了可能会进去就失踪,人一多却无法保证后勤。
楚国跟巴国的接壤处有现成的通道,只是想大规模入侵一样难以保障后勤供应。
所以,楚国对巴国的用兵历来很难超过两万,入侵的速度也就缓慢了很多。
当前还没有瞿塘关,那是战国时期才筑造的一座关隘。
晋国几次尝试联系巴国,派去的人全部变得了无音讯。
楼令私下也派人去过巴国,派去的人大部分失踪,跑回的人述说了自己的经历。
根据幸存者的讲述,沿途野兽多到夸张,无论白天还是夜间没有丝毫的安全可言;然后,当地人凶恶且狡猾,互相看到对方明着攻击不提,会假装友好进行招待再突然间动手。
根据描述,巴地那一边无比蛮荒,并且异常的排外。
楼令知道巴地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良好开发,里面的人确实也是非常排外,而且官方与民间对外的态度绝对矛盾。
该怎么说呢?巴国的中枢并不排斥与外界建立连接,乃至于很渴望跟外界接轨,可是民间对外界有着极其夸张的警惕心。
巴人排外在秦国统治期间得到极大的改善,然而那是秦军一再对巴地进行梳理,以及都江堰被建成之后的事情了。
秦军怎么梳理的巴地?当然是各种杀戮,谁不服就杀谁。
另一方面,秦国开发蜀地的同时,一样给巴地创造利益。
秦国就那么双管齐下,形成了对巴地的统治,其中一些投靠秦国的大族出了大力气。
“我们对巴国根本没有多少了解啊?”郤至能够从‘祸水东引’的字面意思,猜出大概是什么意思。
楼令笑着说道:“我们不需要多么了解巴国,只要巴军在楚地大肆进行杀戮就可以了。”
其实,郤至对巴国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巴国站在以姬周为首的联军一边,曾经一块讨伐过殷商,后面有限地参加了几次会盟。
晋国当然没有跟巴国的中枢联系过,何从谈有过交流?
楼令猜测巴国军队进入楚地会大肆杀戮,根由在于他派去那些人的阐述,加上楚国一直在入侵巴国。
其实吧,能够在哪里都展现出良好姿态的军队在历史长河里面一点都不多,多数国家的军队走到哪破坏到哪才是一种常态。
在诸夏大地这一边,古典时期的列国军队对非参战人员保持克制,也仅限在于古典时代。
其他文明?他们只有史诗而没有历史,只是史诗里面也没敢写军队有多么良善。
“即便存在克制,巴军很难将克制保持下去。”楼令说道。
楚人一定会反抗。
如果楚人无法激怒巴军,可以由晋人假扮楚人去完成啊。
别说什么手段下作。
文明与文明的竞争从来都是血淋淋,轮到需要克制这种玩意的时候,无非就是互相难以消灭掉对方,形成了一种僵持。
“那岂不是要让巴国大肆占领楚地?”郤至只关心这个。
楼令就实说道:“好与坏需要有一个对比。只有巴军比我们更坏,才能显示出我们的好。”
讲实话,晋军虽然没有在楚地大肆杀戮,但是晋国对楚国可一点都不温柔。
轮到晋军的确是在楚地进行掳掠,可是巴军走到哪杀戮到哪,看看到时候楚人会更痛恨谁。
郤至说起了一件新的事情:“一天前,君上传来通知,他与杨要来‘郢’。”
“君上和杨要来?”楼令倒是没有感到多么意外。
算一算时间,晋军攻克“郢”的消息是该传到“新田”了。
知道己方的南征军攻克楚国都城,能够想象到国内得到消息的人会有多么懵逼。他们在懵逼之后,一定会满心欢喜,有能力来“郢”的人,谁不想过来亲自品尝胜利果实呢。
楼令问道:“是通知,不是询问,对吧?”
郤至说道:“是通知啊。”
那就是晋君周不想被拒绝。
换成任何人坐在晋国之君的位置上,只要他是晋室的血脉,谁不想亲自到“郢”一趟?他过来之后,一定会去芈姓的宗庙看一看,再去几个有代表性的楚君坟前走一圈。
亲自过来炫耀一番,带领得胜的大军班师之后,晋君周一定会隆重祭祖,将彻底击败楚国的好消息告诉列祖列宗。
“范氏对鲜虞的攻略正在紧要关头,要不然下军将肯定也会过来。”郤至笑呵呵地说道。
那不是一定的事情吗?
晋国跟楚国竞争了那么久,打了多少次血战,哪一个家族没在战场上死过人啊?
他们这一代人将楚国灭掉,哪怕没有亲自南下参与灭掉楚国的过程,亲自到己方占领的楚国都城耀武扬威一番,日后祭祖就可以跟祖宗吹牛逼了。
楼令不免会想到自家在攻略义渠。
可能是没有必须汇报的大事,负责攻略义渠的楼小白只在约定的时间进行汇报,其它时候一张家书都没有。
楼氏对义渠展开堡垒攻势,各种规模的兵堡已经修到义渠势力范围之内,有这样的趋势当然代表着顺利。
到目前为止,义渠已经进行过两次集结三万人的反攻,无一例外都重新龟缩了回去。
那就是,无论楼氏的兵堡被攻陷多少,义渠人没有迫使楼氏终结堡垒攻势,同时楼小白未能抓住机会歼灭出现的义渠大军。
按部就班在执行堡垒推进攻势的楼氏,楼小白有信心在五年之内推进到义渠的腹心区域。
能不能消灭义渠这个势力,或是将义渠人驱赶走?反正楼氏这一边没有人觉得会被逆推回到原点。
郤至从楼令的表情看出一些什么,问道:“秦国那一边有什么动静?”
怎么郤至不问一问楼氏对义渠的攻略怎么样了?
郤至对义渠的了解不多,只要义渠是一个异邦的势力,笃定双方的较量最终会是楼氏获胜。
没别的,纯粹就是对本文明有信心。
如果楼氏搞不定义渠,难道楼令不会拖着晋国下水吗?
所以了,消灭义渠的过程,无非就是晋国会不会下场,胜负则是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。
当然,过程中损失多少,楼氏付出了何等的代价,必然会让晋国的卿位家族出现洗牌。
范氏跟楼氏在面对相同的事情。
一旦范氏对鲜虞的攻略不顺利,亦或是损失过于惨重,他们的话语权必然跌落。
相对比起来,换成楼氏的损失太惨重,极可能下场会比范氏更惨。
这里的区别是,范氏崛起的时间更长,他们也不是坐在中军将的位置上;楼氏的崛起时间太短,并且楼令还是中军将。
正因为楼氏崛起的时间太短,以及楼令充当晋国的中军将,一旦楼氏猛然间变得衰弱,其他家族很难忍得住不落井下石,再将楼氏分食掉。
真要是楼氏因为跟义渠的战争变得衰弱下去,有郤氏在一旁护着,楼氏一样会失去原有的话语权。
说白了就是“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”而已。
“秦国啊?”楼令倒没有觉得郤至不该问,说道:“有相关的信息显示秦国试图东返,只是暂时没有看到付出实际行动。”
郤至严肃地说道:“秦人非常野蛮,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警惕。”
这一点楼令很清楚。
哪怕秦人不野蛮,他们也肯定会尝试夺回丢失的东方故土,不可能真就一直窝在“冀”地老家。
“其实,我巴不得秦人立刻就来。”楼令在说真心话。
郤至“哈哈”笑了几声。
秦廷迁徙回“冀”地才不到四年的时间,他们那一口气还没有缓过来,立刻东进不可能夺回失地,哪怕夺回“雍”也无法守住。
“你们……,发展的速度太快了。”郤至充满感慨地说道。
十多年前吧?楼令还是郤至的小弟。
十多年过去,郤氏要依靠楼令来守护,不使得陷入颓势。
未来可以想象,等郤氏由郤杨来治理,一样需要楼令从旁看护,免得年轻气盛的郤杨将郤氏拖入深渊。
两个好哥们东拉西扯地聊了很久。
接下来的日子没有什么特别。
天气允许的情况下,晋军对楚人的迁徙一直在持续,该运回本土的战利品也在陆陆续续启程。
他们肯定会关注子庚所部对杨越等南方势力的征讨,只是压根没有想过要渡江干预。
现在有资格夺取大江控制权的国家只有两个,那就是楚国和吴国。
即便是吴国水军控制了大江的某个江段,晋军一样不会渡江南下。
倒不是要不要将安全托付给吴国那么简单,复杂的地方在于越南方越蛮荒,晋军对那边完全不熟悉,一旦晋军过去有深陷的极大风险,想退又可能无法回到大江北岸。
所以了,只要吴国水军无法全歼楚国水军,楼令再是觉得是个歼灭楚国主力的好时机,说什么都不会让大军渡江南下。
要是晋国水军控制大江?那当然是另外一回事。问题是晋国没有水军啊!
两个月后,晋君周与郤杨来到“郢”这一边。
“你们无愧于列祖列宗,万世晋人亦会视作榜样。”晋君周见到楼令与郤至,给出了这样的赞美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