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庙寒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94章 王殊出马,穿越东晋,山河共挽,楚庙寒鸦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王凝之对于儿子的提议没做表态,反问道:“你就是世家子,你能接受一个出身不如你、学识也不如你的人,却和你一道以差不多的起点进入仕途吗?”
王殊答道:“我可以接受,因为世家的优势会一直存在,后续提升稳定,而寒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以得到晋升。”
哪怕起点相同,世家和寒庶入仕后的前景还是天差地别。
“这只是你大度,不代表每个人都会这么想,”王凝之笑道:“选拔人才还是得有统一的标准,就算想照顾寒庶,也不能采用这种太过直接的方式。”
人才录用这事,以地域划分还可以找到依据,毕竟各地的教育情况确实不一样,但如果以门第划分,那就是继续给世家排名,变相强调出身的重要性。
以眼下的条件,王凝之没法推出科举制,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显露无疑,他必须有所调整。
王殊问答:“阿耶的意思,是继续采用高位者破格提拔的方式吗?”
目前来说,寒庶的任用,大多是走先在位高权重者身边为掾,等到有了名望,再行出仕的路子。
比如车胤是在桓温那里出头的,王凝之身边的人则大多是被他以军功提拔。
桓温这套适用于没落但是家学还在的寒门子弟,王凝之的用人就完全没有了士庶的区别,谁有能力就用谁。
“破格提拔不能作为常例,书院的考核也不是,”王凝之笑道:“眼下还是得继续采用各州郡县的推举制,但是要将最后一道考核权和官员的任命权掌握在自己手里。”
王殊点点头,但有些疑惑,“如此保守的做法,有些不像阿耶的作风。”
“人才难求啊,”王凝之叹道:“我现在做的,是让寒庶看到进入仕途的希望,让一部分家境殷实的寒庶子弟愿意进入学院学习,这样才可以扩大选材面。”
他说着看向儿子,“只有天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,才能解决高门世代簪缨、垄断官场的局面,我是看不到那一天了,但我希望你能做到。”
王殊听父亲这么说,有点紧张,“怎么样才是做到了呢?”
王凝之的眼中现出回忆之色,“人才的选拔,变成一场场从下至上的考试,读书人不论出身,不论老幼,皆以经义、诗赋和策论分高下,再由天子定下排名,吏部分配职位。”
王殊想象了下,“如此一来,文教大兴,天下可用之才如过江之鲫,朝廷再也不用被世家裹挟了。”
“是啊,”王凝之笑道:“天下英雄,尽入吾彀中矣。”
王殊兴奋道:“真期待那一天。”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,”王凝之说道:“先从第一步做起,要让家有余力的百姓有学习的机会,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书院学习。”
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就已经很多了,包括学习教材的选定、印刷术的改进、学院的学制和授课时间、先生的来源和待遇等等。
但听到父亲描绘的前景,王殊还是信心十足地说道:“阿耶放心,只要有方向,我就知道该怎么做。”
王凝之点点头,思考了下,吩咐道:“你年纪不小了,也该独立出去做点事,这样,你去一趟东莞郡,那里是我的领地,你代我去检查下当地的治理和书院的情况。”
他的国公是实封,所以东莞郡虽然属于青州,但治理权和税赋都在王凝之手上。
王肃之在郗愔辞去徐州刺史之后,也离开了徐州,被王凝之安排到了东莞郡,替自己管理封地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