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章 教育传承
爱吃熏肉白菜的云三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7章 教育传承,觉醒阴阳眼,我成了都市风水王,爱吃熏肉白菜的云三郎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从深山回到城市,林青阳像是换了个人。
他身上那股温润如玉的书卷气,被一种更锐利、更紧迫的东西取代了。像是藏在鞘里的古剑,虽然依旧沉静,但锋芒已然压抑不住,随时可能出鞘。
李远山死了,张真人也圆寂了。
那些曾经能与他论道、能为他指引方向的老一辈,都走了。现在,他自己成了那个站在最前面的人。
而他的身后,是空荡荡的。
十年。
张真人口中的“天地大变”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。
他回到明理研究院,这里的一切都显得过于安逸。弟子们在窗明几净的研讨室里,慢条斯理地翻阅古籍,讨论着某个星宿的细微影响,或者某个风水布局的流派差异。
一切都很好。
太好了,好得让他心焦。
“清风,雨晴,所有核心弟子,到我办公室来。现在。”
林青阳的声音不大,却通过内线电话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感。
十分钟后,办公室里坐满了人。叶清风和谢雨晴坐在离他最近的位置,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。
“研究院,从今天起,改制。”
林青阳开门见山,没有半句废话。
他环视一圈,目光扫过每一张或惊讶、或困惑的脸。
“从‘明理研究院’,升级为‘明理学院’。”
“研究院?”他自己重复了一遍,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嘲,“我们没有时间去‘研究’了。我们需要的是传承,是普及,是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,掌握足以自保、足以助人的正道。”
叶清风眉头紧锁,第一个开口:“师兄,命理之学,欲速则不达。根基不稳,学到的不过是些皮毛,甚至可能误入歧途,害人害己。”
他的担忧不无道理,这也是命理传承千百年来的规矩。慢工出细活,三年入门,十年小成,穷尽一生方敢称大家。
“地要塌了,我们是先学着怎么稳稳地走路,还是先学怎么跑起来?”林青阳反问,声音冷得像冰。
他站起身,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,看着脚下车水马龙的城市。
“十年后,天翻地覆。现在的这些理论,这些慢悠悠的研究,到时候能救几个人?能安抚几颗惶恐的心?”
他转过身,眼神锐利如刀。
“我需要战士,不是学者。”
这话说得极重,整个办公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。
谢雨晴的商业嗅觉让她立刻明白了林青阳的意图。她没有叶清风那种对传统的固执,她看到的是效率和结果。
“你的意思是,规模化培养?”她问。
“对。”林青阳点头,“明理学院,将设立两门。内门和外门。”
“外门,招收有志于此的社会各界人士,不设过高门槛。教材统一,教学标准化,主攻实用命理和基础心法。他们的目标,是成为社会的稳定器,能在变局来临时,为一方百姓指点迷津,趋吉避凶。”
“内门,”他顿了顿,目光落在叶清风和几位最得意的弟子身上,“由你们组成。你们要学的,是《玉匣真本》与《太乙金钥》的核心。你们的目标,是成为未来的宗师,是传承的火种,是顶住苍天的那几根柱子。”
这番话,莽撞、大胆,甚至有些狂妄。
将博大精深的命理学,用如此简单粗暴的内外门制度进行分割,简直是闻所未闻。
但没人能反驳。
因为说这话的人是林青阳,更因为他眼中那份不容置疑的决绝。
“可……教材呢?”一个弟子小声问,“现有的古籍太深奥,不适合大规模普及。”
“我来写。”
林青阳吐出三个字,平静,却带着千钧之力。
散会后,所有人都带着满心的震撼和疑虑离开了。唯有叶清风和谢雨晴留了下来。
“师兄,你……还好吗?”叶清风担忧地看着他,“我感觉你从山里回来,整个人都绷得太紧了。”
“我没事。”林青阳摆摆手,坐回椅子上,神情里透出一丝疲惫,“我只是……没时间了。”
谢雨晴给他倒了杯热茶,轻声说:“资金和场地的事情你不用担心,我会用最快的速度办好。但是青阳,你要写一部能传世的教材,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你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狠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林青阳端起茶杯,却没有喝,只是感受着掌心的温度,“但有些事,必须我来做。”
从那天起,林青阳将自己关进了书房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