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泓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70章 岐仁堂的"鲤鱼劫",岐大夫的悬壶故事,张泓光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张大爷皱着眉:\"吐出来......能管用?我这可是拉肚子啊。\"
\"您试试就知道了。\"岐大夫把药方递给他,\"今天下午就煎药,喝下去半个时辰,要是觉得胸口发闷,就用手指探喉咙,别硬撑。吐完了可能有点晕,躺会儿就好。\"他又叮嘱张大姐,\"准备个干净的痰盂,看看吐出来的是啥。\"
张大姐捏着药方,手指还在发抖:\"要是......要是吐不出来咋办?\"
\"放心,\"岐大夫拍了拍她的肩,\"这些药能'引痰上行',您爹这痰积了仨月,早该找个出口了。\"
那天傍晚,雨停了。张大姐拎着空药包跑回岐仁堂,裤脚沾着泥,脸上却带着惊惶和兴奋:\"师父!吐了!真吐了!\"
小林赶紧搬凳让她坐,她却顾不上,比划着说:\"喝药后不到一个时辰,我爹就说胸口堵得慌,我按您说的,让他用手指探喉咙,刚碰着就'哇'地吐了,吐了小半碗,都是黏糊糊的东西,黄中带黑,像熬糊的藕粉,闻着还有点鱼腥味......\"
\"吐完咋样?\"岐大夫问。
\"不堵了!\"张大姐眼睛发亮,\"他说嗓子眼一下子清爽了,像开了扇窗。刚才晚饭还喝了半碗粥,到现在没拉肚子!\"
岐大夫点点头:\"这是陈痰出来了。明天再按方子煎一副,还按这法子,能吐多少是多少,别勉强。\"
第二天一早,张大爷自己拄着拐杖来了。虽然脸色还有点白,但精神头足了,进门就说:\"岐大夫,神了!昨儿后半夜就拉了一回,还是成形的!\"
岐大夫让他坐下诊脉,这次的脉象比昨天滑利些,舌苔也薄了一层。\"再吐一次,把剩下的痰清干净。\"
下午,张大姐又来报喜,说这次吐得少了,只有小半杯,痰也变成了淡黄色,没那么黏了。\"我爹说,现在喘气都顺了,刚才还蹲在院里择菜呢!\"
岐大夫这才开了善后的方子:苍术三钱,厚朴二钱,陈皮二钱,甘草一钱,白术三钱,黄连五分。\"这是平胃散加了白术、黄连。平胃散能化湿浊,像给抽油烟机换滤网;白术补脾气,让滤网更结实;黄连清余热,像擦干净灶台上的油星子。\"他叮嘱道,\"每天早晚各煎一次,喝七天,期间别吃油腻,就喝小米粥、吃清淡菜,让脾胃歇口气。\"
张大爷喝到第五天,就不用女儿搀扶了,自己溜达着来复诊。他脸上有了血色,下巴上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,笑着说:\"昨儿试着吃了个白面馒头,没拉!今早还喝了碗鸡蛋羹,舒坦!\"
岐大夫按了按他的肚子,软软的,不胀了。\"舌头再看看。\"
张大爷张嘴,舌苔变成了淡粉色,腻苔全没了,边缘的齿痕也浅了。\"这就差不多了。\"岐大夫点点头,\"不过鲤鱼可不能天天吃了,再好的东西,也得有个度。\"
张大爷不好意思地笑了:\"知道了知道了。我打算隔三差五吃一回,配着点萝卜、山楂,我闺女说这俩能消食。\"
小林在旁记笔记,忍不住问:\"师父,为啥吐法能治拉肚子?这看着不搭边啊。\"
岐大夫拿起《朱丹溪医案》,指着其中一页:\"你看,朱丹溪治他叔祖,也是用吐法。痰浊是'流动的邪',在哪儿作乱就从哪儿排。堵在上焦,就从上窍出;堵在下焦,就从下窍出。张大爷的痰虽然后来跑到大肠,但根子在肺和脾,往上引着吐,比光止泻管用——就像疏通下水道,光堵着出口不行,得从源头清淤。\"
他指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:\"人啊,就像这屋子,天天做饭难免积油垢,得定期打扫。饮食有节,就是最好的打扫方式。\"
那天傍晚,张大爷拎着个竹篮来道谢,里面装着刚出锅的白面馒头,还冒着热气。\"我闺女蒸的,您尝尝。\"他笑得眼角堆起皱纹,\"以后我不光自己注意,还得跟老街坊说道说道,别学我,一条鲤鱼吃成了'劫'。\"
小林送他们到门口,见张大爷走得稳稳当当,背影比来时直溜多了。秋风卷着落叶飘过青石板,带着股清新的桂花香。他回头看见师父正对着《朱丹溪医案》笑,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书页上,把\"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\"八个字照得金灿灿的。
后来,岐仁堂的墙上多了块木牌,上面是岐大夫写的:\"鱼鲜肉香虽可口,脾胃也需常歇脚。三分饥寒保平安,太过贪嘴病来找。\"来往的街坊路过,都爱站着念两遍,有老人还会指着木牌跟孙子说:\"记着,这是张大爷用仨月拉肚子换来的理儿。\"
雨彻底停了,月亮爬上墙头,给岐仁堂的瓦顶镀了层银。小林整理药方时,闻到抽屉里还留着吴茱萸的辛香,混着陈皮的醇厚,像在诉说那个关于鲤鱼和痰湿的故事——原来治病有时不用一味堵,找对了出口,让邪气得路而逃,身体自会回到该有的模样。就像疏通的下水道,水流畅了,日子也就清爽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