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 相辅而行
风时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0章 相辅而行,权势巅峰:分手后,我青云直上,风时运,久久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另一边,郑仪回到会议室,翻开李远给他的那份材料,仔细审阅后,嘴角微扬。
“有意思,李远已经开始布局了。”
他拿起手机,给李长庚发了条简洁的消息:
“李远想走‘治理型发展’路线,和张松林彻底切割。”
很快,李长庚回复:
“他想得挺远。”
郑仪笑了。
是的,李远确实想得很远。
他不是在等着组织给他安排位置,而是主动告诉组织:如果要用我,我会这样做。
这已经不仅仅是在争一个常务副市长,而是在为更长远的路做铺垫。
而这,恰恰是郑仪想看到的。
接下来的两天,郑仪在临州的考察工作安排得异常紧凑。
他先后与十二名市管干部进行了一对一谈话,走访了三个县区,还到开发区实地查看了几个重点项目。
而在所有场合,李远都表现得既专业又低调,从不越位抢风头,但该展示能力时毫不含糊。
郑仪的工作组经过一周的深入考察,基本摸清了临州的情况。
周五下午,郑仪召开小组内部碰头会,总结这次考察的成果。
会议室内,许建林、高步等人整理好各自的笔记,等待郑仪定调。
“情况基本清晰了。”
郑仪合上笔记本,目光扫过众人。
“张松林的问题是个别现象,临州市委班子整体上还是稳定、团结的,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。”
许建林点点头:
“王学文书记虽然当初推荐了张松林,但并未参与张松林的问题,总体上是把关不严,而非同流合污。”
郑仪微微颔首,目光沉静:
“关键问题在于,我们如何把这次考察的核心观点写进报告?”
众人对视一眼,许建林试探性地说道:
“按照常规写法,张松林事件可以作为警示教育案例,而对临州现任班子的评价,应该客观中立……”
郑仪轻轻摇头:
“不够。”
他站起身,在会议室内踱了两步,声音沉稳:
“这次张松林外逃,省里肯定会有一定震动。我们的报告不仅是汇报考察情况,还要提前一步,给出组织部的判断——临州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。”
“您的意思是……”
“我们的报告要明确传递两点。”
郑仪停下脚步,竖起两根手指:
“第一,临州市委班子整体上仍是可靠的,不宜大动;第二,张松林的问题根源在于发展方式存在偏差,临州需要调整思路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坚定:
“而调整后的思路,正好和李远的‘治理型发展’理念相契合。”
许建林若有所思:
“这样的话,报告就是在给李远铺路了。”
郑仪微微一笑,既没有否认,也没有直接承认:
“报告要实事求是,但也要有组织的导向。”
众人心领神会。
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倾向性会被质疑,因为在这次考察的所有数据、座谈记录和干部评价中,李远的表现确实无可挑剔。
组织部门的工作,从来不是简单的”考察-提拔”的机械程序,而是在考察的过程中,就已经在塑造、筛选和引导能担重任的干部。
而郑仪现在,就是在做这件事。
他的报告,会成为省委决策时的重要参考。
而李远,也将在组织部门的认可下,顺势走上更重要的岗位。
这便是政治运作中的微妙平衡,不动声色,却步步为营。
郑仪的考察组离开临州那天,天气阴。
政府大楼外,李远带着几名干部前来送行。
他穿得并不正式,黑色夹克,素色衬衫,看起来更像是朋友间的道别。
“郑处长,辛苦了。”
李远伸出手,握得很稳。
“临州的工作,您多指点。”
郑仪笑笑:
“李市长客气了,该做的工作我们都做了,接下来就看部里的安排了。”
这话里有话,李远微微点头: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